解读毒证的临床特殊症状

有诸内者,必形于外,围绕症状辨证是诊治疾病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审证而求因,抓住症状详细分析,了解疾病由何因所致,掌握病变发展规律,是辨证论治的重要部分。虽然只凭症状不能确定疾病的本质,但百时一叶也能知秋,从现象着手,深入剖析要害,获得真实的病情。同时,还须分别主症与兼症,主症是代表疾病的主要表现,兼症则是相伴症状,常用于鉴别在表在里,或寒或热,属虚属实,两者不可混淆。

此外,还要结合舌苔、脉象等体征以及各种化验和生化指标进行辨证,某些疾病由于患者体质因素,临床症状可不明显或症状出现缓慢,应与各种化验指标结合进行辨证。在辨证中各种检验和生化指标与舌苔、脉象同等重要,绝不能置之于辨证内容之外。现将毒证的临床特殊症状寒战,详述于下。

寒战是急性毒证的常见症状之一,其表现在憎寒的同时伴有全身不自主地颤抖。在《内经》中称为“振寒”“战栗”“寒栗”等。如《素问·骨空论》说:“风从外入,令人振寒。”《灵枢·寒热病》说:“振寒洒酒,鼓颔,不得汗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少阴所至为惊惑,恶寒战栗,谵妄。”《灵枢·经脉》说:“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于此又可见,寒战有表里、寒热、虚实之分,故在临床常分风寒毒東表、寒包火毒、疮毒内陷和寒瘴疟毒内侵等证候,尤其前三证更为多见。

风寒毒束表寒战

为风寒两性或纯寒性的毒邪,侵肌表,经络被阻,理闭塞,卫气郁遏所致。症见恶寒战栗,高热无汗,头痛如裂,身痛如被杖,舌苔白,脉浮紧。治以解散风寒毒邪,方用代麻黄汤

寒包火毒寒战

由于火毒内伏,复感外寒,火欲外出而寒欲内入,寒邪与火毒相争,形成外寒以包内之火毒。症见恶寒战栗,四肢厥冷,头身疼痛,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象洪数。治以外散表寒,内清火毒。方用仿防风通圣散

疮毒内陷寒战

由于火热毒邪壅盛,经络被阻,气血凝滞,血肉腐败,疮毒内攻所致。症见痈疽红肿热痛,或疮疡黑腐,寒战高热,口渴烦躁,甚至神昏谵语,舌质红,苔黄糙,脉洪数。治以泻火拔毒,方用升麻托毒汤。若神昏谵语者,可加安宫牛黄丸开窍解毒。

寒瘴疟毒寒战

疟疾发生寒战,多见于正疟(初起肢体酸楚,呵欠乏力,继则畏寒战栗,寒罢则遍体灼热,头痛面赤,口渴心烦,嗣后汗出淋漓,身热渐退)和寒瘴疟。寒瘴疟的发生多由湿浊瘴毒,壅遏三焦,阳气被遏,不能宣达所致。症见恶寒战栗,寒多热少,甚则神昏谵语,苔白厚腻,脉象弦滑,治以解毒蠲浊,化湿通阳。方用解毒辟秽止疟汤。如神志昏糊不清者,可加苏合香丸(原名吃力伽丸,出自《外台秘要》引《广济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引此方无光明砂。此方多制为成药用,可开窍醒神。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