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的刺络放血疗法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银屑病,是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亦称“松皮癣”,以红斑、鳞屑为主要皮损,抓损之处可见点状出血点,以丘疹、红斑等反复出现多层银白色干燥鳞屑为特征。

本病病程长,病情变化多,时轻时重,不易根治,愈后易复发。男女老幼皆可患病,但以青壮年为多,男性略多于女性,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多于冬季发病或加重,夏季则有减轻。

【病因病机】

本病发病原因比较复杂,病因尚未明确。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与遗传、感染、代谢障碍、免疫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

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一般分为寻常型银屑病和特殊型(包括红皮病型、脓疱型、关节病型三种)银屑病两种。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是由营血亏损,化燥生风,肌肤失养而成。初起多为风寒或风热之邪侵袭肌肤,以致营卫失和,气血不畅,阻于肌表而生;或兼湿热蕴积,外不能宣泄,内不能利导,阻于肌表而发。病久则气血耗伤,血虚风燥,肌肤失养,病情更为显露,或因营血不足,肌肤失养而成;或禀赋不足,肝肾亏虚,营血亏损,肌肤失养所致。

【临床表现】

本病的变化较多,在不同时期可有不同表现。初起皮损往往是红色或棕红色小点或斑丘疹,有干燥的鳞屑,以后逐渐扩展成棕红色斑块,边界清楚,相邻的可以互相融合。

皮疹小的只有针头大,大的可以覆盖大片部位;皮疹数目不定,有的只有1个,有的极多;皮疹形状也不定,呈圆形、地图形或不规则形;个人的自觉症状不同,有的剧痒,有的几乎不痒,而无其他全身症状。

皮损的特点为表皮有大小不同的圆形、界限清楚的红斑性干燥鳞屑性斑片,覆以灰白色或银白色叠瓦状鳞屑。

鳞屑逐渐加厚,搔抓时,鳞屑呈碎末纷纷飞落,露出红色光滑基面,称为薄膜现象,剥去薄膜有针头大的小点状出血,这种薄膜状鲜红表面有点状出血的情况被称为奥斯匹兹现象。

有些病人的鳞屑又厚又硬,可以妨碍皮肤伸缩,尤其关节等处厚硬鳞屑很容易破裂并使皮肤发生裂口而引起疼痛。皮损通常为对称性,可以是单个斑疹,也可以为无数斑片,好发于四肢伸面、头皮、肘膝等部。局部有瘙痒感和烧灼感。

【治疗】

1、三棱针法

主穴:肺俞、膈俞、肘窝静脉

配穴:天井委中患处局部

操作:将上述部位消毒,用三棱针点刺,挤出血液。每周1~2次,10次为1个疗程。

建议出血量:肘窝静脉每次5~10ml,其余穴位每次每穴5~6滴。

2、皮肤针法

穴位:皮损在头面、上肢选合谷、曲池、支沟、风池;皮损在躯干、臀部和外阴选三阴交、血海、阴陵泉;皮损泛发全身选大椎、曲池、血海、三阴交。

操作:常规消毒后,用皮肤针中、重度叩刺,使出血。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建议出血量:少量渗血为度。

3、刺络拔罐法

穴位:大椎、陶道、肝俞、脾俞

操作:每次选1~2个穴位,将穴位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再将火罐吸拔在该处,留罐5~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建议出血量:每穴每次2~5ml。

4、其他

操作部位:耳背后浅表毛细血管

操作:寻找耳背后浅表可见的毛细血管,揉按耳郭使之充血。局部常规消毒后,以手术刀向血管做垂直切口,不要伤及软骨,使出血;然后以消毒纱布覆盖3~5天,以防感染。两耳交替使用,3~5日1次,12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周。

建议出血量:以血自然止为度。

【按语】

1、治疗期间忌口,包括忌酒、忌海鲜、忌辛辣之品。

2、不可抓挠皮损处。

3、一般无内脏损害,预后良好。

4、本病不具有传染性。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