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阴阳的关键是辨正气的虚实
经方六经辨治之精髓,在于洞悉阴阳之道,疾病万象,终归阴证阳证两端。阴阳之辨,核心在于寒热虚实之别。热实者,归于阳;寒虚者,归于阴。阴阳虽抽象,然寒热虚实之象具体可察,故临床辨证,实则辨此四者。
机体功能亢进为阳,衰退则为阴,其根源在于正气之盛衰。正气,乃人体抗邪之根本,正气充足,则正邪交争有力,病象显亢奋有余之阳证;正气不足,则正气无力抗邪,病象现沉衰不足之阴证。
阴阳为纲,寒热为象,虚实为本。辨病性之阴阳,实则是辨寒热虚实之变化,而此变化之根源,仍在正气之虚实。正气之辨,细分为阴阳气血津液诸端,如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津虚等,然在经方体系中,阳气尤为关键。阳气充盈者,病发多呈阳证,正邪激烈交锋;阳气虚弱者,则病显阴象,正气难敌病邪,机体功能衰退。
疾病之发展乃动态演变,正气之虚实亦然。虽治疗之定法,为阳证侧重祛邪,阴证以扶正为主,然扶正祛邪之力,需随正气虚实之变而灵活调整。重温桂枝汤、小柴胡汤、小青龙汤等经典方剂,深感其“阴阳二停”之妙,即此三方不拘一格,可应正气虚实之变而灵活化裁,彰显正气动态变化对治法选择与药物加减的决定性作用。
如此方悟辨正气虚实为辨阴阳之要旨,实乃洞察疾病本质、指导临床实践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