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术后调治必须扶正安中

手术创伤、放化疗损伤及肿瘤毒邪本身等因素,会导致肿瘤患者人体气阴两伤,脾胃受损,心神受扰,而呈现出正衰或邪盛之势,如继续一味地攻伐“以毒攻毒”,无异于“雪上加霜”。此阶段需要的是“雪中送炭”,从整体出发,调理内环境,增强机体抵抗力,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以助机体恢复,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扶正安中”法倡导“留人治病,带瘤生存”的理念,对于恶性肿瘤术后调理,并非单纯从病位考虑,而是既观整体又重局部,权衡缓急、明辨病情,调整脏腑、扶正祛邪

肿瘤术后调治的要点

01扶正气

肿瘤术后“正气虚”。自身免疫力下降,出现贫血、消瘦、白细胞计数降低、反复发热等症状。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毒邪内伏。手术损伤脏腑,耗津伤血,造成术后精气耗散,营阴不足;化疗药性峻烈,攻伐失度,伤肝阴;又肝藏血,重病耗血,血伤则肝先受累,且肝肾同源,发为肝肾不足。

02养脾胃

肿瘤术后“脾胃损”。消化系统机能受抑制,出现食欲差、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脘腹胀满等。用药取旨醇正,每以轻灵变通、不伤正气为度,因势引导,发挥机体抗病力为要点,和缓治之;并强调要时刻顾护胃,健脾不过燥,养胃用甘平。由此随证化裁,不拘一格,仿意用之,每每收效。

03调心神

肿瘤术后“心神乱”。精神负担压力过大,出现失眠多梦、情绪焦虑、悲观厌世等。临诊始终抓住“气”“郁”两字,缓以调之。从脾论治和缓中州,调肝为主转枢少阳,达到抑制木郁、反克制胜之目的,使邪去正安。酸枣仁、远志、茯神、合欢皮等药加减,以交通心肾,安神定志。南北交通、水火得济,终使患者正气足、邪毒伏、肝火袪,而营卫调和,情志畅调。

04化痰瘀

肿瘤患者“痰瘀互结”。病灶局部疼痛,术后放化疗后气血运行不畅,痰浊阳滞,瘀血内停。“不通则痛”,扶正的同时酌加活血化瘀及化痰通络止痛之药,以减缓疼痛,改善生存质量。

典型验案

李某,女 45 岁。2019 年 12月2日初诊。

患者 45 岁,2年前行卵巢癌手术,术后化疗6个疗程,今年3月复查示:肿瘤标志物升高,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伴腹腔积液,遂继行化疗11个疗程,9月复查 CA125>1000U/mL,PET-CT考虑腹膜转移。2019年10月31日B超示:肝脏多发囊肿,大量腹水。

11月10日检查:CA125>1000UmL,CA199 211.41U/ml,CEA153 144.2U/mL。11月10日行腹腔穿刺引流术,引流出血性液体。病理镜检发现癌细胞,考虑为腺癌细胞,后行腹腔灌注化疗1个程。

刻下:疲乏明显,需人搀扶,胃脘部胀闷不舒,伴呃气频,纳谷不馨,五心烦热,手足心热,大便需靠开塞露辅助,夜尿频,入睡困难,夜眠易醒,醒后难以入睡,舌淡红,苔薄黄略腻,边轻齿印,脉来细数略弦。

辨证:病至如斯,呈本虚标实之势。

治法:当先和中,以扶正祛邪,而观其后。

处方:北沙参20g,姜竹茹10g,枳壳15g,绿梅花20g,石斛15g,川朴花12g,代赭石 9g(布包),酸枣仁 25g,鸭跖草 15g,生大黄 3g(后下),牵牛子 2g,麝香 0.2g(冲服),7剂。

另用三年老陈米 500g,炒焦黄色,研末;玄明粉 100g,放锅内溶化炒干,研细末。每次用玄明粉5~ 10g,加陈米粉 15~ 20g,并加红糖少许,用开水调服,上下午各1次,以通便利水。

二诊:2016年12月9日。服前方后,胃脘胀满、五心烦热症情均有减轻,唯疲倦乏力,等候就诊时体力不支,坐不住,口中淡而乏味,夜眠较前安和,夜尿次数有减,舌质淡,苔薄黄腻,脉来虚弦略滑。

12月8日血常规示:红细胞计数2.6x109g/l,血红蛋白 72g。按其药后转归,其他无变,故当守原方出入,继以调之。

处方:北沙参20g,姜竹茹10g,石斛15g,枳壳15g,绿梅花20g,川朴花12g,姜半夏 9g,酸枣仁 25g,半边莲 15g,代赭石 10g(布包),牵牛子 2g,炒谷芽25g,麝香 0.2g(冲下)。

三诊:2016年12月20日。经诊2次,症情改善,眠食且可,二便较前通畅诊脉虚细弦,舌淡红,苔薄。守方出入,继以调之。

处方:北沙参 20g,石斛 15g,姜竹茹 10g,枳壳15g,绿梅花20g,橘络20g,川朴花 12g,半边莲 20g,酸枣仁 25g,姜半夏 10g,炒牵牛子 2g,炒谷芽 30g。

另熏洗方:晚蚕沙60g,苏木 15g,丝瓜络 30g,隔日1剂。

四诊:2017年1月9日。2017年1月4日检查:CA125 71.7U/mL(较前明显下降 ),血常规:红细胞计数 2.96x109g/l,血红蛋白 84g,白细胞计数 3.8x109g/L,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腹部B超示:肝脏多发囊肿,无腹水。

刻下:自觉精力渐复,元旦爬山体力尚可,偶有食油荤后自觉胃脘闷堵不舒,伴呃气,纳食可,二便调,夜寐欠安易醒。舌淡红,苔薄黄,脉来细弦,右大于左。此系木乘土位、胃气不和之象,治当降逆和胃,调节气机。继以图之,有望稳定。

处方:北沙参20g,仙鹤草 15g,姜竹茹10g,枳壳15g,石斛15g,绿梅花20g,代赭石 10g(布包),酸枣仁 25g,半边莲 15g,橘络 20g,炒谷芽 30g,制牵牛子 2g,麝香 0.2g(冲服)。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