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治疗鹤膝风(膝关节肿痛)
鞠×× 男 青年
昔年因感风寒湿邪,膝关节疼痛。初起未曾抓紧治疗,逐渐加重,膝关节肿痛,色不变,无凹陷,不能远行,不能负重,其他关节无明显感觉,受风寒或风湿则加重。身体怯弱,四肢消瘦,二便及饮食无改变。舌淡红,苔白滑,脉弦细,尺脉尤弱。此肝、肾原已不足,复感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气血不能营运,筋骨得不到护养,凝滞为病。膝关节为足三阴脉与三阳脉通行之关隘也。气血营运不行,关隘阻滞不通,则肿而且痛,形如鹤之膝也,故名鹤膝风也。治以滋补气血,通经活络,兼祛寒湿。
处方:当归三钱 川芎二钱 白芍三钱 生地三钱 黄芪三钱 白术二钱 苡仁三钱 防风五钱 独活二钱 川膝二钱 白芥子二钱 细辛一钱 杜仲三钱 僵蚕二钱 甘草一钱 水煎温服。
复诊:服上方三剂后,疼痛稍有缓解,余无改变,无不良反应。可知方法与证相符,但缓病不以急治,欲求近功不易也。又本病虽系肝、肾不足,精血不能养筋骨,然《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云:“化生精,气成形。”此证虽精失养,而阳化之力亦不足也,故可试加扶阳之药,既可助阳化气,亦可化解寒湿。
处方:前方加制附子二钱。
复诊:服前方三剂后,疼痛明显减轻,步履亦觉灵活,可将制附子加至三钱,继服之。
复诊:继服上方三剂后,无不良反应,诸证又有减轻,再以原方加桂枝三钱,一则助制附子化阳之力,又可温经通络,且无毒副作用之嫌。
后继服此多剂,膝部肿痛,均已大减,走路与活动基本恢复正常,限于经济条件遂停药,自行调养。
按 鹤膝风证,在明、清医著中较多,或附于痹病,或附于脚气,应与痹病为一大类也,亦有单论此病者。此病治法当分虚实,若营血虚损不能营其筋骨者,当以滋养精血为法,若以风寒湿邪闭滞者,当通闭祛邪为法,亦当兼养精血。前人论述,颇可参用。喻嘉言《医门法律》卷三“风门杂法”云:“鹤膝风者,即风湿之痹于膝也。即膝骨日大,上下肌肉日枯细者,且未可治其膝,先养其血,俾肌肉渐荣,后治其膝可也。”又清林佩琴《类证治裁》卷五“鹤膝风”云:“膝者筋之府,屈伸不利,两膝壅肿,内外皆痛,如鹤之膝,是名鹤膝风。多由足三阴经亏损,风邪袭之使然,治在活血荣筋,兼理风湿。”林氏此论,义得两全。至于选用诸方,首在辨证,气血虚者,必用四君四物,精血亏者,治在肝肾,若风寒湿邪盛者,可参诸痹诸方;至于经络闭滞不通者,必用辛温药通而散之,或用虫类药,如全蝎、僵蚕、地龙、山甲、蜂房等类药。
本案选用大防风汤为主,加减用之。加白芥子、细辛等辛通之药,以开其滞。加桂枝者,温经化阳也。加僵蚕者,以善于消结也。此亦标本兼顾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