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现代社会,慢性疲劳综合征越来越高发,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治疗本病应始终注意升发肝阳。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原因尚不清楚的慢性疾病,临床上以持续性或反复性极易疲劳,休息睡眠后并不解乏,日活动减少≥50%,排除其他慢性疾病和精神性疾病而存在为特征。
本病主要损伤肝、心、脾,以肝阳不升为普遍,其他证型也往往兼夹肝阳不升的病机,治疗中始终应注意升发肝阳,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基于此,四仙解乏方(仙茅、仙灵脾、仙鹤草、威灵仙、人参、熟地、麻黄),以振奋肝阳,补益气精。方中中仙茅、仙灵脾温命门之火以壮肝阳;威灵仙、麻黄宣通经络,升发阳气;人参、熟地益气补精。据现代药理研究,仙鹤草有兴奋横纹肌的作用,为神疲乏力之要药。
一、肝阳不升
其临床表现,除全身疲乏、嗜睡、懒言外,突出特点是:四肢特别软弱无力,不想动作,血压偏低,伴以畏寒、神怯,面色苍暗,爪甲无华,舌质淡,脉弱。
【案例】毛某,女,36岁。1995年6月14日初诊。
病史:自诉全身疲乏,四肢软弱无力,神倦思睡,时轻时重,已4年余。曾做过包括CT在内的有关心、肝、肾、肺、脑及血液等各种检测,未发现异常。曾用过复方阿胶浆、康得宁、维生素B12、补钾等治疗,中医多以补中益气、十全大补等入手,均无明显效果。近因稍事操劳,自觉全身疲乏更甚,尤其双下肢软弱无力,上二楼都感体力不支。
现症:成天思睡,睡不解乏,神怯懒言,头脑昏晕,畏寒,常年总比别人多穿衣盖被,饮食尚可,二便正常。查其体质中等,面色苍暗,头面四肢不浮肿,舌质淡,苔薄白而润,脉沉细弱。血压160/100mmHg。
辨治:为肝阳不升,筋失温养之证。治以升发肝阳,充养气精,拟用自拟四仙解乏方。
处方:仙灵脾20g,仙鹤草20g,仙茅10g,威灵仙15g,太子参20g,麻黄5g,熟地15g。嘱服6剂,静心将息。
6月21日再诊:服上方后病情好转,一身有轻松之感,上二楼不觉困乏,精神也恢复许多,可以看1小时电视而不瞌睡,头脑昏晕也有减轻,舌正,脉沉细较有力,血压185/120mmHg,继续上方与服。至7月中旬,约服20余剂,一切正常。
二、脾阳不运
【案例】高某,女,60岁。1996年6月4日初诊。
病史:自诉今年年初,因应酬紧张1周左右,渐感全身疲乏无力,双下肢软得发痛,左足尤甚。一直口淡乏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自觉精力甚差,站则思坐,坐则思睡,二便正常。曾经各种检查,有轻度贫血,胃电活动记录胃排空延缓,排除肝、肺、心、脑和肠寄生虫病。在当地医治无效,特专程来求医。
现症:症如上述,查其形体偏瘦,面色苍暗,唇甲淡白,神倦懒言,舌质淡嫩,苔白薄润,脉濡弱,血压210/130mmHg。
辨治:为脾阳不振,肝阳不升之证。拟用香砂六君子汤合四仙解乏方化裁与服。
处方:党参20g,仙灵脾20g,仙鹤草20g,谷芽20g,茯苓15g,白术15g,陈皮15g,法夏15g,砂仁12g,威灵仙12g,木香10g,仙茅10g,桂枝10g,甘草4g。嘱其日服1剂, 进易消化富营养的饮食。
患者连服20余剂,食欲大增,双足有力,疲乏消除,从事家务并参加一些老年保健活动, 自觉无不适感。
三、心阳不振
【案例】唐某,女,32岁。1996年6月16日初诊。
病史:患者1月以来,工作、家务十分繁忙,精神压力很大。近日来渐感体力不支,每到下午头痛、心慌、心悸、气短、四肢无力,自扪脉搏不规则,昏昏欲睡,次日起床仍不解乏,仍全身疲软,不欲举步,不想起床,头晕眼花,心慌少气。二便、饮食尚可,月经正常。在某医院检查,排除肝炎、肺结核,心电图正常,白细胞3×109/L,治疗无效而前来就诊。
现症:症如上述,查其体质偏瘦,神情委顿,面色苍白少华,懒言,时时太息,舌体瘦小浅红,苔薄白润,脉细弱、规则。
辨治:为心阳不振兼肝阳不升之证。用生脉散加桂合四仙解乏方化裁治疗。
处方:红参15g,威灵仙15g,熟地15g,五味子12g,仙茅12g,麦冬20g,仙灵脾20g,仙鹤草20g,肉桂10g。嘱服4剂,1日1剂,并休息静养。
6月21日再诊:患者精神大振,已无不适之感,血压亦正常。嘱原方再服3剂,休息1周,以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