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养血治疗心神失养型不寐
失眠,作为现代社会中极为普遍的一种睡眠障碍,影响着无数人的生活质量。它不仅表现为难以入睡,还可能包括睡眠维持困难、早醒、睡眠质量下降等症状。长期失眠可能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免疫力下降等多方面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不寐在《黄帝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瞑”,认为是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而不入阴所得。依据“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的原则,不寐实证以清肝平肝为主,以除邪实,肝火上炎宜清泻,肝阳上亢宜平潜;正虚者以补益心脾或交通心肾为主,务使脾气得充或肾阴得滋,则心血有源或心火得降,而心神得养,睡眠自安。然而,实证日久耗人津血,则变为实中夹虚之证;虚证日久,气血精微运行不畅,血瘀湿滞则为虚实兼夹之证。
为了进一步阐明这一治疗理念的实际应用,让我们来看一则验案。
初诊
2021 年 5 月 17 日
许某,女,27 岁。
主诉:不寐持续两周余。
刻下症: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神疲乏力,食少,面色少华,头晕头痛目眩,健忘,四肢倦怠,睡眠常常不足 6 小时,肛周生疮。手足冰凉偶有出汗,时常腹胀便溏,月经提前,经行伴腹疼,经量减少。舌淡红中裂,苔白腻,脉细弦缓,左寸右寸关显,伴有心中偶尔悸动,遂来我院诊治。
西医诊断:失眠。
中医诊断:不寐(心脾两虚,心神失养,神不安舍)。
治法:补益心脾,滋阴养血安神。
处方:归脾汤加减。
太子参 15g,龙眼肉 10g,白术 10g,茯神 15g,黄芪 15g,丹参 10g,山药 15g,川厚朴 15g,牡丹皮 10g,栀子 10g,赤芍 15g,延胡索 15g,炒酸枣仁 30g,远志 10g,木香 10g,天麻 10g,生姜 5 片,大枣 2 枚。7 剂,水煎服。
二诊
2021 年 5 月 24 日
腹疼,腹泻。
一诊方加薏苡仁 15g 健脾,炒扁豆 15g 健脾化湿,首乌藤 30g 安神宁心。7 剂,水煎服。
三诊
2021 年 6 月 1 日
诸症减轻,进食后有时泻。
上方加防风10g,白芍 15g,7 剂,水煎服。
四诊
2021 年 6 月 8 日
手足心热,6 月 1 日行经量少。
上方去龙眼肉、木香,加益智仁 10g,青蒿 15g,7 剂,水煎服。
按语
不寐在《黄帝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瞑”,认为是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而不入阴所得。不寐常因饮食、情志、劳倦、思虑等因素致食积伤脾,或肝火旺盛,心脾两虚,心肾不交,使心神不宁或心神失养而发生的一种心系疾病,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轻浅,易于惊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或心中烦躁有烧灼感,彻夜难眠等睡眠时间少或深度不足诸症。
依据“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的原则,不寐实证以清肝平肝为主,以除邪实,肝火上炎宜清泻,肝阳上亢宜平潜;正虚者以补益心脾或交通心肾为主,务使脾气得充或肾阴得滋,则心血有源或心火得降,而心神得养,睡眠自安。然而,实证日久耗人津血,则变为实中夹虚之证;虚证日久,气血精微运行不畅,血瘀湿滞则为虚实兼夹之证。
该患者不寐两周,入睡困难,梦多,结合伴症头晕、腹泻、手足凉,综合判断为脾虚运化失常,清阳不升则头晕,同时气血化生不足,心无所养,心神失养,故心神难安;精微不循常道濡养脏腑官窍,而反下流,则腹泻、手足凉。脾虚气机升降失调,则腹胀,脾虚失于收涩,则月经提前。而出现舌淡红中裂,苔白腻,脉细弦缓,为脾虚湿滞,气郁化火伤津之象,故治疗当补益心脾,安神定志,清肝泻火。
方中以太子参、龙眼肉、黄芪、白术、山药补脾益气,龙眼肉兼能养心血以安神;茯神、炒酸枣仁、远志安神定志,茯神兼利水;牡丹皮、栀子、赤芍清泻肝火以安神,赤芍兼能活血止痛;丹参祛瘀通经,清心除烦,木香健脾行气止痛,川厚朴化湿,天麻平肝息风以安神。全方切中病机,服药后收效明显。二诊仍腹泻,是脾气仍不得运化水谷所致,遂加薏苡仁,炒扁豆健脾化湿,行气止泻,首乌藤养心安神,通络以止痛。三诊诸症缓解,腹泻时有,遂加防风引药入脾经,且祛湿以止泻,白芍敛阴缓急以防腹泻日久阴津损伤过度。四诊手足心热,恐木香、龙眼肉久用化火伤津,故去之,加青蒿,与丹参分别清气分、血分之热,丹参养血活血以调经,加益智仁温补脾肾以加强止泻。此患者四诊后症状已缓解,总体思路为健脾止泻,安神养心,平肝疏肝,切中病机,药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