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对配伍法则33条

按病情需要与用药法度,将两味以上药物合用,此谓配伍。据个人体会,有些药物互相协同,可增进疗效,有些药物相伍,可减其毒性与副作用。必要时,可将个别相畏相反之药合用,以适应复杂多变之病证。兹简述常用的一些药物配伍。

  • 一、熟地与砂仁拌炒

适用于阴血不足,须用熟地补益,而胃纳不振者。砂仁调中行气、和胃醒脾,和熟地同炒,则补而不腻。

  • 二、熟地与秋石拌炒

适用于阴虚火旺者。秋石性寒,味咸入下焦,且不苦燥,与熟地同用,有滋阴降火之功。

  • 三、熟地与蛤粉拌炒

适用于阴虚之体,肺蕴痰热证。蛤粉咸寒,有清热化痰之功,伍熟地滋阴养血,可润肺养阴,兼化痰热。

  • 四、熟地配附子

适用于阴阳两虚之虚劳证。附子大辛大热,与熟地配伍,可温壮阳气,而不伤阴。

  • 五、白芍配桂枝

适用于太阳中风有汗之表证,有调和营卫之功,亦可治表虚自汗。桂枝解肌,芍药敛阴和营,使营卫调和,而自汗减少。

  • 六、白芍配甘草

适用于腹痛,手足拘急。白芍敛阴和营,甘草甘缓止痛,有和营止痛之功。

  • 七、白芍配吴萸

适用于厥阴寒滞之少腹疼痛、疝气。吴萸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白芍敛阴柔肝。两药合用,有温经散寒止痛之功。

  • 八、白芍配沉香

适用于肝胃不和之胸胁、胃脘胀痛、呕吐。沉香性温,善降逆气,白芍柔肝止痛,协同有柔肝和胃、降逆止痛之功。

  • 九、白芍配白蒺藜

适用于阴血不足之头昏目花。白芍养血柔肝,蒺藜疏肝理郁、祛风明目,合用有养血柔肝明目之功。

  • 十、白芍配乌梅

适用于阴血不足,津不上承之口干舌燥,亦治土虚木侮之腹痛泄泻。乌梅酸平,入肝、脾、肺、大肠经,酸能生津,白芍酸甘敛阴,可生津止渴、酸涩收敛、缓急止痛,故有涩肠定痛之功。

  • 十一、豆豉配鲜姜皮

适用于外感风寒轻证。豆豉配伍葱白,有人畏其汤剂有辛臭之味,取以皮走皮之义,可用鲜姜皮与豆豉配伍,姜皮行阳分而兼解表,有泄卫达邪之功。

  • 十二、豆豉配柴胡

适用于邪气初入少阳。柴胡和解退热,豆豉透表、引邪外出。

  • 十三、豆豉配石斛

适用于表邪未罢,邪热较甚,发热烦躁、口干、舌干红或绛。石斛滋阴、清热生津,豆豉透表,合用有滋阴透表之功。

  • 十四、豆豉配生地

适用于表邪未罢,里热燔灼,津液受伤,发热口干、舌干红或绛、烦躁。生地清热生津,豆豉透表,合用有清热生津透表之功。

  • 十五、人参(党参)配莱菔子

此为变法。二者相畏,而余在临床常用于噎膈病人,中气已虚而兼气逆痰阻者。莱菔子得人参,可降气消痰而不耗气,人参得莱菔子,补而不滞。

  • 十六、旋覆花配海蛤粉

适用于气滞痰结之胸痹,或痰喘咳逆之顽疾。旋覆花化痰降气,蛤壳消瘿散结化痰,协同可降气逆、化老痰。

  • 十七、桔梗配枳壳

适用于肺失宣降,气机不畅,胸膺板闷,痰浊内停。桔梗宣肺祛痰,枳壳破气行痰,以通痞塞,一升一降,共收宣展气机、化痰消痞之功。

  • 十八、远志配枣仁

适用于心血不足之少寐、心神不安、健忘或兼有痰浊者。枣仁养血宁心安神,远志利窍祛痰、安神益智,同收养心安神之功。

  • 十九、生地配木通

可治心移热于小肠之小便淋痛、舌红、舌尖糜破等证。生地清热凉血养阴,木通清心降火利水,引热下行,从小便而出。两药合用,清心泻火,不致苦寒伤胃,利水导热,而不伤阴。

  • 二十、桑叶配丹皮

适用于风热引动肝阳,气火偏旺之头痛者,或胁痛有火灼感等证。丹皮凉血清热,桑叶轻清疏泄、清肝明目。两药合用,有凉血清肝、疏风散热之功。

  • 二十一、干姜配五味子

适用于水饮内停之咳喘证。干姜温化水饮,五味子敛肺止咳。五味子防干姜辛烈,耗伤肺气,干姜防五味子敛邪。协同用之则散而不耗、敛而不滞。

  • 二十二、白茅花配藕节炭

适用于热迫血行之吐衄等病症。白茅花清热凉血止血,质轻清而上行,藕节炭凉血止血,相互配伍可治上焦出血。

  • 二十三、红枣配鲜藕

为食养疗法。适用于阴血不足者,如妇女虚火迫血,经事超前,量多,尤为适宜。红枣健脾补中益血,鲜藕养血凉营,合用同收清补营血之功。

  • 二十四、矾水炒郁金

适用于癫痫及痰火眩晕。郁金苦降辛开、宣开心窍,白矾酸咸而寒,能化顽痰、除痼热,协同用之能祛痰平火。

  • 二十五、蒲黄炒阿胶

适用于肺阴不足,虚火偏旺之咳嗽、咯血。阿胶养阴润燥、补血止血,蒲黄行血止血散瘀。合用则养血而不腻滞,止血而不留瘀。

  • 二十六、蛤粉炒阿胶

适用于肺阴不足,痰热偏重者。蛤粉清热化痰,阿胶滋养阴血,同用则养阴而不恋邪,化痰而不伤阴。

  • 二十七、炒薏苡仁配冬瓜子

适用于疾病初复,胃纳欠振,亦可辅佐于补益剂中。薏苡仁化湿运脾,冬瓜子开胃和中,并能化痰,合用则调和脾肺。

  • 二十八、沉香配肉桂

适用于中寒气滞之脘腹疼痛。沉香性温降逆气,肉桂温中补阳、散寒气、通血脉。合用则共收散寒行气、和络止痛之效。

  • 二十九、辰砂配琥珀

适用于心神不安之惊悸、怔忡。辰砂镇心安神,琥珀安五脏、定魂魄。合用则安神定志之功尤著。

  • 三十、姜汁合白果汁

适用于痰壅咳喘。姜汁辛温散寒,白果化痰定喘,相互配伍可温散定喘。

  • 三十一、姜汁合竹沥

适用于中风闭证或手足麻痹。姜汁辛温开结,竹沥清热豁痰、开窍通络。同用则辛开滑利、化痰通络之力增强。

  • 三十二、姜汁配白蜜

适用于噎膈,呕恶痰涎、大便干结者。生姜化痰开结,白蜜甘平润下,同用则化痰润下开结。

  • 三十三、韭汁配白蜜

适用于噎膈,食不得下、大便干结者。韭汁辛通,白蜜甘润,共收辛通滑润之功。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