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加减治愈4年干眼症

干眼(dry eye)是由于泪液的量或质或流体动力学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或)因眼表损伤,导致眼部不适症状及视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干眼是干眼症及干眼病的总称。干眼症是指患者具有干眼的症状,但无干眼的各种体征,尤其是没有眼表的损害,没有引起干眼的局部和全身性的原因,这些症状可能为一过性,只要经过休息或短暂的应用人工泪液就可恢复正常。

干眼病是指患者不仅有干眼的症状及体征,而且有引起干眼的局部或全身性原因。干眼为常见的眼表疾病,多为双眼发病,流行病学及临床检查发现,其发病率远较人们想象的要高,其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佩戴角膜接触镜者发病率明显高于非角膜接触镜佩戴者。根据我国现有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干眼在我国的发病率与亚洲其他国家类似,较美国及欧洲高,其发生率约在21%~30%。

本病属中医“白涩症”(《审视瑶函》)范畴,又名“干涩昏花症”(《证治准绳》)及“神水将枯症”(《审视瑶函》)、“神气枯瘁”(《目经大成》)。

刘某,男,41岁,初诊时间2012年6月1日。

初诊 2012年6月1日

主诉:双眼时有疲劳、干涩感4年。

现病史:患者平素嗜烟酒,3年前开始出现双眼疲劳、困倦、干涩,在当地医院诊为“双眼干眼症、慢性结膜炎”,予对症的滴眼液较长时间点眼,时缓时重,似无明显的疗效,今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高血压病病史7年,药物维持治疗较稳定。

检查: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1.0,双眼睑结膜充血(+),近两眦处可见乳头和滤泡增生,球结膜充血(+),角膜透明,眼底检查正常。泪液分泌试验:右眼2mm/5min,左眼0mm/5min。

症状:双眼干涩、疲劳、困倦感,全身伴有口苦口黏,头晕身困,大便时黏滞秽臭,小便发黄,纳不馨,口不渴,舌淡苔黄腻,较润滑,脉滑。

西医诊断:干眼症。

中医诊断:白涩症(脾胃湿热证)。

治法:清热利湿,宣畅气机。

方药:杏仁12g,白蔻仁10g,生薏苡仁30g,厚朴12g,白通草9g,滑石15g,竹叶6g,法半夏12g,干姜9g,黄连10g。

21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200mL,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服药期间饮食清淡,忌辛辣油腻,烟酒。

二诊 2012年6月24日

患者双眼干涩,疲劳明显减轻,口黏口苦,大便黏滞秽臭,头晕身困均减轻。

方药:上方加佩兰12g,藿香12g。

21剂,水煎服,每日1剂,煎出300mL,早午晚饭后半小时各服100mL,禁忌同上。

三诊 2012年7月14日

患者双眼干涩、疲劳症状基本消除,全身症状明显改善。眼科检查: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1.0,双眼睑结膜充血(+),近两眦处可见乳头和滤泡较前减少,球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眼底检查正常。泪液分泌试验:右眼12mm/5min,左眼15mm/5min。

方药:停服汤药。上方改为散剂,早晚各6g口服2个月。

四诊 2012年9月20日

患者双眼感觉无明显不适。二便调,饮食睡眠正常,口苦、口黏及头晕身重消除。嘱咐患者避免劳累熬夜,忌烟酒辛辣食物,停止用药

按语

中青年男性,嗜食辛辣烟酒者,常会出现中焦脾胃湿热困着,致上下不通,阳气与津液不能顺畅地上达和输布,以致出现眼部疲劳、困倦、干涩、头晕,还伴有其他如纳呆、口黏不欲饮、大便黏滞等湿困的症状,予三仁汤主之。

原方可加干姜,黄连,干姜辛温,破除湿热蕴结;黄连苦寒,清热燥湿力。也可酌加佩兰、藿香,重点在于除湿,湿去则热除,三焦畅达,气机通畅,阳气与津液敷布头面,则症状改善消除。此类湿热困阻三焦,除全身症状之外,重点在于舌诊,舌苔白腻或黄腻,水润湿滑者,可辨别是湿热或寒湿,均可使用以三仁汤为代表的开通三焦调畅气机的方药,但内中的滑石、通草需要慎选。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