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失眠12年余,透骨清瘀拍打疗法8疗程治愈
失眠,中医称“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
探索治疗失眠的发病机制,寻求安全有效而且不良作用少的治疗方法,医学界一直在努力。西医通常使用镇静催眠类药物,但患者易出现乏力、头痛、嗜睡、恶心等不良反应,并有耐药性、依赖性和成瘾性,撤药后易发生失眠反跳现象、神经质、激惹等现象。
病因病机
中医在治疗失眠上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方法,总结出了失眠的总病机是“阳不入阴,阴阳失交”。《灵枢》提出了“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中,关于失眠病名的记载就有15种。后世医家不断探索完善,如清代医家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提到“夜不安者,将卧则起……此血府血瘀”。
笔者在总结历代医家治疗失眠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完善祖传的山西省晋中市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透骨清瘀拍打疗法”在失眠上的应用,并形成了治疗失眠的独特理念和经验。结合叶天士“久病入络”思想、王清任“久病必瘀”理念以及吴师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的观念,提出了失眠的病因是“久病瘀络,阳不入阴,阴阳失交”。通过“透骨清瘀拍打疗法”,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促进阴阳交合。经笔者多年的临床验证,效果显著,多数患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治疗方法
用辛润通络、活血化瘀、安神助眠的丹参、红花、当归、威灵仙、徐长卿、远志、合欢皮、灵芝、酸枣仁等药物,经“选、碎、蒸、晒、泡”等流程,即将选出来的药材粗碎后,大火蒸制5分钟,晒凉后置于陶瓷罐中,倒入63度以上食用白酒后,密封浸泡30天以上,过滤去渣后制成“安神通络液”。治疗时,将外用拍打液涂在前臂、手指、小腿、脚趾,并用手或拍打工具轻拍至透皮吸收,并反复操作多次。
验案举隅
王某,女,62岁,2024年3月就诊。主诉:失眠12年余,加重1年。12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失眠,曾在多家医院就诊,服米氮平、氯硝西泮、阿普唑仑治疗,药后效差。刻下:入睡困难,或自觉彻夜不眠,睡前多虑,易醒3~5次,全天乏力,少气喜卧,喜热饮,凉饮会导致胃不适,食多亦胃胀,急躁易怒,脱发,时心慌,怕风怕冷,时全身疼,关节处尤甚,右手无名指和小指麻木,二便正常。舌边瘀斑,苔腻,舌底静脉黑紫,脉沉细。
诊断:失眠(久病瘀络,阳不入阴)。
治以“透骨清瘀拍打疗法”。将自制的安神通络液涂抹于前臂、手指、小腿、脚趾,拍打至透皮并反复操作多次。患者首次治疗途中就不自觉睡着了,并自述当晚睡了个难得的好觉。后经8次治疗,失眠好转甚多。经回访,自述失眠已愈,对次日生活几乎无影响。
按 该患者失眠时间已达12年,叶天士认为“初病在经,久病在络”“经主气,络主血”,王清任认为“久病必瘀”,结合该患者有脱发、全身疼、手指麻木、舌瘀斑、怕风怕冷、脉沉细等症状,提示患者有经络、血脉和肌肉的瘀堵。笔者认为该患者久病瘀络,阳不入阴,阴阳失交。治疗时,注重拍打疏通前臂、手指、小腿、脚趾,因为手足三条阴经、阳经在手指、脚趾进行交接,且五腧穴都在肘、膝以下,《黄帝内经·灵枢》中说:“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俞穴也。”二十七气就是指十二经脉和十五络脉,这些经脉之气,从井穴开始,从合穴注入人体五脏六腑,由小到大、由浅入深。肘膝以下是最容易发生瘀堵的地方,所以患者失眠初期就有手脚麻木、关节疼痛怕冷等症状,后症状不断加剧,失眠也愈厉害。经过笔者治疗后,患者麻木、疼痛、怕冷症状明显缓解,经络得通,血脉得和,气血和畅,阴阳相交,故而失眠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