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胃进食汤治疗厌食、腹胀、不消化等

【原文】“开胃进食治不食,少食难化胃脾虚,丁木藿香莲子朴,六君砂麦与神曲。注:此方治不思饮食,少食不能消化,脾胃两虚之证。方即六君子汤加丁香、木香、藿香、莲子、厚朴、缩砂、麦芽、神曲也。”(《医宗金鉴》卷四十)

【组成】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半夏 陈皮 丁香 木香 藿香 厚朴 砂仁 麦芽 神曲 莲子

【用法】水煎服。

【功效】健脾理气,醒脾开胃。

【主治】消化不良,厌食,挑食等,症见不思饮食,食不消化,饭后饱胀等。

【方解】本方是以六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加莲子补益脾胃、健脾理气,加丁香、木香、藿香、厚朴、砂仁、麦芽、神曲等芳香醒脾开胃,以助消化。

临床心得

开胃进食汤治疗不想吃饭,即使吃一点东西也觉得饱胀和难以消化的脾胃两虚证。本方是以六君子汤加丁香、木香、藿香、莲子、厚朴、砂仁、麦芽、神曲组成。患儿不爱吃饭,体弱易感冒,可以试服加味开胃进食汤,既可汤服,也能作水丸服。丁香3g,木香3g,藿香5g,莲子肉10g,生晒参5g,茯苓10g,炒白术10g,炙甘草10g,法半夏10g,陈皮10g,砂仁8g,炒麦芽10g,麦冬15g,炒栀子6g。此为十岁小儿一日量,据年龄加减。

现节选医话一则,以证实本方之卓越疗效:某星期天,吾与刘老对弈,吾师弃马掩护七步卒过河,名曰仙人指路,对弈三局,吾皆遭惨败。欲求再弈,开饭时间已到。吾师兴高采烈,餐饮逾常,吾心却久久不能平静,视食而不能进。吾师见而笑曰:“思虑过度伤心肝,汝能触事如此费神,长此下去,必伤于脾,今余授汝一方,以备后用。《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载开胃进食汤(含党参、土炒白术、云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藿香、木香、厚朴、砂仁、丁香、生麦稻芽、建神曲),治疗饮食不馨或纳少,凡因脾胃虚弱、运纳无权者,投之即效。”

数日后,临床遇一脾虚纳呆患者,即用上方。三日后,病人喜来奔告:“服药后,脘闷消失,饮食倍增,总有欲食感,不知食多少为宜?”吾师说:“胃气始复,食量应徐徐而增,以防重损脾胃”。后又遇一位不食病人,吾欲投开胃进食汤,师摇头曰:“此人知饥而不能食,乃为胃强脾弱。胃强受纳正常,故知饥;脾弱失其健运,故不能食。正宜消食健脾丸,遂改为汤剂(即平胃散加炒盐、胡椒、麦芽、山楂、白蒺藜)。”听毕,真让吾耳目一新,赞叹不已。

四十年来,吾辨证运用此二方,每每获得佳效。如1967年,治吾院一刘姓患儿,男,七岁,其母告曰:患儿长期食少,多方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请诊治。审其证,见其面色少华,毛发黄枯,形小体瘦,年虽七岁而与四、五岁者无异,舌淡苔白,脉细关滑。询问患儿,经常胃脘胀痛,大便溏薄。综观上证,诊为脾胃虚弱,“形不足者,温之以气”,拟开胃进食汤化裁。处方:党参三钱,土炒白术六钱,云茯苓三钱,炙甘草一钱,陈皮、半夏、藿香、佩兰、木香、厚朴、砂仁各二钱,丁香一钱,生麦稻芽、建神曲各三钱。进药五剂,饮食增加,胃脘胀痛、便溏顿瘥,遂停药注意观察,患儿面色逐渐转华,日益活泼喜动,饮食递增,平均每年身高竟长十厘米,两年后,比同龄者体质有过之而无不及。吾师所授二方,主治皆为不食,病位均在脾胃,但病因、病机不同,遣方治法也异,二方各臻其妙。可见吾师辨证之精严,遣方之入微,不愧人师,足堪效法。

验案举例

案一:开胃进食汤治疗不欲食

曾治疗一女性患者,年五十左右,主症:不欲食,对任何食物都没有食欲,强食则心下痞满,病已年余,曾服中医药效不佳。观其面色黄白,少光泽,体瘦,心情抑郁,脉细弱,舌质淡。与开胃进食汤,即六君子汤加丁香、木香、藿香、莲子、川朴、砂仁、麦冬。七日再诊,食欲大为好转,继服七剂。年余之病顿失。

按语:此方原载《医宗金鉴》,平日对脾胃虚弱,食欲差者衡多用之,效佳。尤其对小儿食欲不振者有效。

案二:开胃进食汤治疗厌食症,神经性呕吐

又治疗一20多岁女孩,因减肥节食,患厌食症,神经性呕吐,体瘦如枯骨,双手如鸡爪,面色如白纸。家人深以为苦。也开此汤,服七剂,竟然食欲大开。家人竟害怕其吃太多,锁了冰箱,此为后话也。

案三:开胃进食汤合半夏泻心汤治疗纳差,食少

尹某,男,37岁,2013.03.31初诊。

主诉:纳差,食少一周。现病史:患者自述平素脾胃功能较差,食少,便溏,爱生气,于一周前和家人生气后出现上述诸症,未行治疗转求于中医。舌胖大,舌红苔薄白,脉弦大。

中医诊断:肝气盛,脾气虚。

西医诊断:消化功能不良。处方:开胃进食汤、半夏泻心汤合方,加疏肝理气之品。

丁 香2 木 香2 藿 香6 川 朴8 莲子肉15 柴 胡8 制香附6 连 翘10 法半夏15 川 连15 炒黄芩15 干 姜10 党 参15 炙甘草15 煅牡蛎10 焦三仙各10 嘱煎加生姜3片、大枣3个,7剂,2日一剂

2013年4月13日二诊:食欲改善,纳可,大便可,起夜2次,耳鸣,舌脉正常。效不更方,前方去连翘,加白术15克、公英20克、蔓荆子6克,继服7剂。病愈。

按语:中焦乃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邪扰中焦,脾胃升降失司,故心下痞。《内经》云:“中满者,泻之于内”。《金匮要略心典》曰:“不必治其上下,而但治其中”。本案患者平素脾胃功能较差,爱生气,证属肝气盛,脾气虚。肝气盛,过于升发,导致胃气不降,即出现纳差食少等症状。此属于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常,胃气不降,故予半夏泻心汤升脾气,降胃气,中气如轴,脾升胃降,故痞满得除。方中半夏、干姜性味辛甘,能升能散,是以“辛甘以升地气”;黄芩、黄连性味苦寒,能降能泻,是以“大苦以降天气”;本方以黄芩、黄连与半夏、干姜配对,辛开苦降以消中痞,寒温并用以平寒热,共奏“辛开苦降甘调”之法,以寒温并用,消补同施,而达到畅达气机,消除痞满的目的。党参、甘草、大枣性味甘温,能补能缓,兼调脾胃之阴阳、寒热之相逆;煅牡蛎质重能镇,既能固敛失走之阴精,又能潜纳浮越之阳气,是以“寐安神和”。方证相符,故服之则地升天降,否极泰来,痞满乃息,阴阳调和,诸症悉平。临床中,本方乃“脾胃病症通用方”,只要“心下痞满”主症明确,病机恰当,便可放心使用,临床疗效卓著。

本案用药特点:(1)半夏泻心汤合开胃进食汤加味:患者以纳少、不食为主要表现。《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内伤总括》中的开胃进食汤,治疗脾胃虚证的纳差,食少,不欲饮食疗效甚佳。开胃进食汤方中用六君子汤益气健脾,和胃止呕,使脾胃之气健旺,运化复常;丁香、木香、藿香诸芳香药,调气健脾,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厚利、砂仁行气温中化湿;莲子补脾益肾;神曲、麦芽消化饮食,开胃和中。诸药合用,能使脾胃功能恢复正常,气血和畅,全方气血同治,标本兼顾。(2)疏肝健脾:本案病人平素易怒,即为肝郁体质,日久乃克伐脾土,造成脾胃升降失司。故加柴胡、制香附疏肝行气。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