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养生药膳

9月7日迎来了秋天的第三个节气——白露。白露时节,天高云淡,气爽风凉,昼夜温差较大,是流行性疾病的多发季节,易引发感冒、流感、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秋冻是指在秋天气候变凉后,不要过早过多地增添衣服。从中医的角度,适当的“秋冻”可以减少毛孔开放、热量流失,为即将到来的寒冷冬季做准备。

眼下正值季节更替,容易引发流感、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药膳在辅助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有较好疗效,尤其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平稳期虚证的调养。对人体正气有扶助作用,使人体能更好地抗邪。让我们看看这些药膳吧~

01咳嗽

概述

咳嗽既是独立性的证候,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临床上极其常见。我国对于药膳治疗咳嗽的研究从古代即开始,如《神农本草经》记载了干姜、当归、款冬花、五味子、沙参、竹叶、海蛤、杏仁等咳嗽食疗食品。《备急千金要方》记载“肺病宜食黄黍、鸡肉、桃、葱等”“宜咳喘食物:桃仁、茱萸、干姜、生姜、豆豉、獭肝、鲤鱼肉”等。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的《饮膳正要》中记载的药膳方和食疗方非常丰富,其中载有以“杏霜汤”治咳嗽,以粟米、杏仁、盐为方,起到“调顺肺气,利胸膈”的作用。可见古代的医家们在医疗实践过程中,已经相当重视食疗在咳嗽这一肺系疾病上的运用。

中医药膳

罗汉膏可治疗阴虚肺热型咳嗽。

罗汉膏为罗汉果50g,百合20g,鱼腥草20g,陈皮20g,蜂蜜20g,鳖甲胶30g熬制成膏剂。

罗汉果主要功效是能止咳化痰。果实营养价值很高,含丰富的维生素C(每100g鲜果中含400~500mg)及糖苷、果糖、葡萄糖、蛋白质、脂类等。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经,功效为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主治阴虚久嗽。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主治实热、热毒、湿邪、痰热为患的肺痈。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两经,功效为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主治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鳖甲胶功效为滋阴退热,软坚散结,主治阴虚潮热,虚劳咯血。蜂蜜味甘,性平,归脾、肺、心、胃、大肠经,具有滋阴润燥、补虚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的作用,常用于肺燥咳嗽等。全方诸药均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功效,治疗肺热型咳嗽有着极好的效果,且大部分药物均为药食两用,有很好的药理效果和保健作用。

02支气管哮喘

概述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疾病,中医属“哮病”范畴,明代医家张景岳提出“未发以扶正为主,即发时以攻邪为主”。

“伏痰”是哮病的病根,而肾虚是哮喘发病的根本病机。哮病缓解期往往无证可辨,治疗以扶正为主,针对“肾虚”和形成“伏痰”的本源——“湿邪”,以补肾渗湿为治法,这也是中医药防治哮喘的优势所在。药膳在治疗虚证哮喘上有较好疗效。

中医药膳

补肾渗湿药膳组成:山药、薏苡仁、茯苓、粳米、红豆、补骨脂、山萸肉等及辅料鸡蛋、黄油、面粉、白糖,按照30∶20∶20∶10∶8∶3∶2∶30∶10∶5∶25的比例配成。

做法:将药膳方粉碎成细末,鸡蛋打散,加入适量黄油、面粉,少量白糖搅拌均匀,揉成面团,将面团分好,用擀面杖擀成薄厚均匀的饼状,使用模子压好形状。将烤炉设置180℃,预热,烤至金黄色即可制作成为色香味俱全的药膳饼干。

服用方法:每日早晚各1次,50克/次。

此药膳旨在提高哮病缓解期的疗效,起到了辅助治疗疾病的目的。药膳中山萸肉滋肾益肝,补骨脂温补肾阳。取薏苡仁、茯苓甘淡之味,以渗利水湿。诸药相合,共奏补肾渗湿之效。

03肺炎

PART.05

概述

肺炎是指终末气管、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疾病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分为病毒性肺炎和细菌性肺炎,以细菌性肺炎多见。中医中肺炎没有固定的名称,症状以咳喘为主,初中期多为表证实证,治疗以解表攻伐为主。到后期往往会出现肺肾脾虚的情况,这时中医药膳往往有不错的疗效,可提高免疫力,促进病后患者尽快康复。按不同证型,所用药膳有所不同。

中医药膳

01肺虚邪恋主证

咳嗽气短,神疲食少,自汗恶风或低热不退,痰多清稀,舌淡苔白,脉弱。功效:补肺祛邪。

(1)黄芪橘蜜饮

组成:黄芪20g,橘皮12g,防风10g,紫菀12g,半夏10g,生姜9g,蜂蜜30g。

做法:将诸药及生姜水煎2次,去渣,取滤液合并,调入蜂蜜即成。

每日1剂,分3次饮用。视余邪和痰的多少,配药可以加减。

(2)五味姜糖饮

组成:五味子10g,干姜15g,细辛6g,饴糖30g。

做法:将前三味水煎两次,去渣,合并两次滤液加饴糖熬化即成。

每日1剂,分3次饮用。痰少咳止喘平则停用。

02脾虚痰滞主证

咳嗽痰多,痰白而稀,气短神疲,四肢困倦,食少腹胀,或有便溏,舌淡苔白滑,脉缓。功效:健脾化痰。

(1)蜜饯柚肉

组成:柚子1个,蜂蜜适量。

做法:将柚子洗净,开水烫后,刀划八瓣(不切开),浸入蜂蜜中,瓶装密封待用。

每次吃1瓣,连皮吃下,每日3次或多次。

(2)玉糁羹

组成:白萝卜150g,粳米50g。

做法:将萝卜捣烂与粳米煮成稀粥如羹即成。

早、晚代餐食用。

03肾气亏虚主证

平素气短,动则喘促,头昏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苔白滑或舌红少苔少津液,脉沉弱或沉细数。功效:补肾纳气,平喘。

(1)水晶桃

组成:核桃仁500g,柿霜饼500g。

做法:先将核桃仁用饭甑蒸熟,再与柿霜饼一同装入瓷器内共蒸熟,放凉后即成。

每天早、晚各吃50g,1剂分数天吃完,连吃半年以上。

(2)五味蛋

组成:五味子125g,鲜鸡蛋10枚。

做法:将五味子煮汁成可淹浸10个鸡蛋之量,冷却后泡入鸡蛋,7天后即成。

每晨煮五味蛋食之,小孩1个,成人2个。连吃3剂以上。

(3)参桃蛤蚧汤

组成:红参5g,蛤蚧1只,核桃肉10g。

做法:加水煮成汤。

一日分2~3次吃完。功效:补肾纳气定喘。

(4)红参胡桃粥

组成:红参6g,胡桃肉30g,粳米50g。

做法:将红参切片先用温开水泡2小时左右;胡桃取净肉,红参连同浸泡的水与粳米同煮成粥。

早、晚各吃1剂,代餐长期食用。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