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阳病讲升降,三阴病讲能量
肺的能量不足了,就容易悲伤;脾的能量不足了,就容易忧思,肾的能量不足了,就容易恐惧。究其质,三阳病讲升降,三阴病讲能量。 太阳膀胱为不升(又叫“不开”),阳明为不降(又叫“不合”),少阳为不升不降(又叫“不枢”——不枢转的意思)。三阴病都是能量不足,区别在于病位:太阴在中焦脾胃(主消化吸收),少阴肾在下焦肾(主二便排毒),厥阴通行全身(主全身驱邪,收复失地,推陈出新,故名“将军之官”)。
少阳是太阳阳明升降的枢纽,如门开合转动的轴。少阳不枢,则升降都有问题。所以,少阳之证,有病不升,有病不降。处小柴胡则不升可升,不降可降,故曰:调和。热则升,凉则降,欲调和,必寒热之药并处。故少阳篇,皆寒热并处之方为特点。
临证所见,纯阳明病少见,纯太阳病易辨,大多数所谓“亚健康”人群,40岁以下,多见少阳不枢的升降病(手足心热,脸红,眠不安,多梦:相火不位证),尤以青壮年多见,熬夜是为病根!40岁以上多见纯阴证。故,小柴胡化裁(相火不位证同时多伴见太阴虚寒证:舌体胖大水滑。究其故,熬夜上火,消炎,降火,喝凉茶,重伤脾阳,而成外热里寒之证,故吾临证小柴胡必加干姜),可疗此年龄段大多数病症!
太阴病主方:理中汤,眼药在干姜;少阴病主方:四逆汤,眼药在附子;厥阴病主方:当归四逆汤,眼药在当归。干姜附子,纯阳无阴,故知太阴少阴以行阳为主,当归阴阳具盛,正合厥阴肝之特点:体阴用阳。其体:主藏血,血库。其用:将军,行至阳至刚之气。将军打仗,必有兵马粮草(有形为阴),还需谋略气魄(无形为阳),或曰,能量消耗必须有物质基础。故知,厥阴肝之用药,亦必阴阳并用,寒热并调:此与少阳(胆)之特点乃相辅相成,即所谓:肝胆相照!
论少阴枢,太阴制造能量输送到少阴储存,厥阴从少阴汲取能量以发挥功用。少阴就是一个能量的仓库,能量的中转站:这就是少阴“枢”的意思。在临床意义上,少阴枢就体现为能量的储存足不足,足则能枢,不足则不枢。
当归四逆理中汤,包含了三阴能量方,实为精妙绝伦之处!40岁以上,起手当归四逆理中汤当尽所适,40岁以下,小柴胡姜附汤,可独挡天下!
病升降,又病能量不足,即可以升降方配以能量方(如小柴胡配姜附),待方向调转,再以能量方启生化之源,病可愈。
病了——身体偏寒或者偏热(偏寒则功能不足,偏热则功能过盛)。
药性——偏寒或者偏热。
治病——用药的偏性纠正身体的偏性。
原则——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方针——上热下寒则治以:上寒下热之处方。
外热里寒则治以:外寒里热之处方。
万事万法寒热而已,悟得此治病养身之法,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皆可信手拈来!脉诊最简单,只需要分辨:
1、有力无力——辨阳气足不足。
2、脉体大小——辨阴血足不足。
3、脉位浮沉——辨阳气在表在里。
如此而已,就足够辨证了。
脉浮:有力者,为阳气在表攻邪;无力者,在表攻邪阳气不足;夏天阳气行表,为常脉。 脉沉:有力者,为阳气在里攻邪;无力者,在里攻邪阳气不足;冬天阳气行里,为常脉。
脉浮而阳气不足(无力)者,气不收敛,发散在外。 脉沉而阳气不足(无力)者,气不外散,能归本位。 辨证要点就是: 1 能量的多少(足不足)。 2 能量的方向(升或降)。 简述六经病: 太阳病——阳气上升发散不了的病。 阳明病——阳气下降收敛不了的病。 少阳病——阳气升降不协调的病。 太阴病——能量吸收不了的病。 少阴病——能量储存不了的病。 厥阴病——能量发挥不了的病。 以“方向”论,谓之升降。 以“多少”论,谓之能量。 以“位”论者——相火。 以“明”论者——君火。 本质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