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临床运用习惯


面对不同症状的患者,通过望闻问切辨证分析,迅速遣方用药,经方信手拈来,这是多年临床经验的积累,也是熟谙疾病发病特点的体现。

治疗肺系疾病,习惯选用麻杏石甘汤、贝母瓜蒌散、大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汤、半夏厚朴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小陷胸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等,结合兼证,或与他方合用,或临证加减药味,观其所病随证治之。肺系疾病不外乎外感与内伤,外感责之风寒暑湿燥火,内伤责之脏腑虚实,虚证多因肺脾肾不足,实证多为气机阻滞、风寒外袭、痰湿蕴结、水饮停留、热邪壅滞等。因此其治疗肺系疾病遵“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遣方用药,常常效如桴鼓。

治疗心脑疾病常用的经方有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桂枝汤、橘枳姜汤、茯苓杏仁甘草汤、炙甘草汤、四逆汤、肾气丸、五苓散、黄连阿胶汤、酸枣仁汤、吴茱萸汤、小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四逆散等。心脑疾患的发生多见于老年人,素体阳气不足、肾元亏损是发病的根本,其病机多为本虚标实,故在扶助阳气的基础上,辅以活血通络、化痰开窍诸法。

治疗脾胃病证,常用的经方有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旋覆代赭汤、小柴胡汤、吴茱萸汤、厚朴半夏甘草人参汤、厚朴三物汤、葛根芩连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等。脾胃属土,为后天生化之源,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二者各司其职则人体安健,因此提出了“胃病宜和”的思想,旨在以和为顺,调畅气机,达到脾升胃降的目的。

治疗肾系疾病,常用的经方有猪苓汤、五苓散、越婢加术汤、防己黄芪汤、肾气丸、桂枝龙骨牡蛎汤、当归贝母苦参丸等。肾为水脏,主一身水液代谢,司膀胱气化,开窍于二阴,尿液的形成与排泄过程和肾脏的关系最为密切,故小便的变化,首先反映了肾的病变。唐代王冰在注释《黄帝内经》时进一步指出:“溲变者,水火相交,火淫于下也,而水脏水腑皆为病也。”肾系疾病多与肾气不足、精关不固、或肝气郁滞或湿热浸淫等有关。故治疗肾系疾病时虽重点在肾,但必须兼顾心肝脾肺等脏腑的关系。

不仅是肺系、心脑系统、脾胃系统、肾系疾病,在内外妇儿诸多病症中亦首选经方。如治疗皮肤瘾疹常用麻杏苡甘汤加减;治疗五官疾病慢性咽炎常常使用射干麻黄汤、厚朴半夏汤等加减;治疗气血津液疾病糖尿病常常使用白虎加人参汤、葛根芩连汤、理中汤、肾气丸等;治疗神志方面疾病常用柴胡龙骨牡蛎汤、百合地黄汤、甘麦大枣汤等;治疗妇科疾病常用温经汤、桂枝茯苓丸、四逆散等加减。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