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两个误诊、误治案例

误诊、误治,古皆有之,即使医学大家、临床高手,面对错综复杂的病情,也难免有时失误。其实这并不可怕,如从中汲取教训,失误足以成为前进的借鉴,浏览古医籍可以发现误诊病例并不少见。兹结合具体病例浅析之,以图引以为戒。

不谙经典

中医经典著作乃医学之精华,医家之圭臬,熟谙经典会使临床游刃自如,解疑释惑,反之则会惶惶然无所适从。

例:《石山居士传》载汪机治身如虫行案

程贵英,形长而瘦,面白而脆,年三十余,得奇疾,遍身淫淫循行如虫,或从左脚腿起,渐次而上至头,复下于右脚,自觉虫行有声之状。召医诊视,多不识其为何病。

居士往诊,其脉浮小而濡,按之不足,兼察其形,视其色,参诸脉,知其为虚证矣。《伤寒论》云:身如虫行,汗多亡阳也。遂仿此例而用补中益气汤,多加参、芪,以酒炒黄柏五分佐之,服至二三十贴遂愈。

按语

该病例众医多不识其何病,主要原因在于不谙经典。患者症状颇奇,然据其形长而瘦,面白而脆,其脉浮小而濡,按之不足可断为虚证。《伤寒论》201条云“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对久虚的解释,张隐庵指出:“由于胃腑经脉之虚,故曰此久虚故也”,并说:“由是而知经脉皮腠之血气,本于胃腑所生矣。”盖荣卫之气源于水谷,卫气则温分肉、肥腠理、充皮肤、司开合,荣卫之行涩,则不能营养于皮肤,故身如虫行皮中状。

该例患者脾虚健运失职,饮食不化精微,形失养故瘦,面失荣故白。水湿不运则可凝聚成饮,流窜而为患,故出现:“或从左脚腿起,渐次而上至头,复下去右脚,自觉虫行有声之状。”

投以补中益气汤加味,其治不离中焦,与张隐庵所言相合。方中重用参芪以加强补助中宫之力,佐黄柏少许防浮阳升越,用药巧妙,故能收捷效。“如虫行皮中状”,与身痒相似。《伤寒论》23条“……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此为阳郁皮腠,当小汗使阳气通达,与“极虚”不同,又不得不知。

又:王清任治瘫腿等疾的黄芪赤风汤,重用生黄芪二两益气,少用赤芍、防风各一钱佐之,“能使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瘀”,对因虚而致的身痒或身如虫行,亦有效,不妨一试。

不善思维

治病欲取得理想的疗效,不仅需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不倦的临床锤炼,更需要有活跃的思维,“善思”才能“巧为”,“善思”才能“举一反三”。

例:《景岳全书》载张景岳治食积案

一上舍年及三旬,因午刻食水面煮角,将至初更,食及小腹,下至右角间,遂停积不行而坚实如拳,大如鹅卵,其痛之剧,莫可名状。

余为治之,察其明系面积,显而无疑,然计其已入大肠,此正通则不痛之证也。乃与木香槟榔丸连下二三次,其痛如故。因疑药力之缓犹未及病,乃更投神佑丸以泻之,又不效。

余谓此必药性皆寒,故滞而不行也,因再投备急丸,虽连得大泻而坚痛毫不为解,斯时也,余计穷矣。因潜测其由,不过因面,岂无所以制之?今既逐之不及,使非借气以行之不可也。

且计面毒,非大蒜不杀,气滞非木香不行,又其滞深道远,非精锐之向导不能达,乃用火酒磨木香,令其嚼生蒜一瓣而以香酒送之,一服后觉痛稍减,三四服后渐止而食渐进,方得痊愈。

然虽痛止食进而小腹之块仍在,后至半年许,始得消尽。由是知欲消食滞,非大黄、巴豆犹有所不能及,而准宜行气为先也。且知饮食下行之道,乃必由小腹下右角间而后出于广肠。

此自古无人言及者,故并笔之,用之广人之闻见。

按语

该例首治之误在于:患者腹痛之剧,莫可名状,实属“痛则不通之证”。但《医学薪传》曾指出:“夫通则不痛理也。然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通也;调血以和气,通也;上逆者使之下行;中结者使之旁通;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若必以下泻为通,则妄矣。”该例未成燥屎结滞,且病位未及广肠,故虽三通亦无济于事。

再治之时,即妙在“行气”为先。以木香行气止痛,“通壅气,导一切气”,大蒜“化积聚,暖脾胃,行诸气”(《本草经疏》),且以酒助之,气行则痛自止。可见,饮食积聚,该消则消,该通下则通下,“消”与“下”必须选择恰当。

既使通下,行气药也有重要作用。《灵枢·平人绝谷篇》云:“……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合利,精神乃居……”。“胃家”之调,全在“气得上下”,故仲景泻下各方,以“承气汤”命之。

柯韵伯云:“夫诸病皆因于气,秽物之不去,由于气之不顺,故攻积之剂,必用行气之药以主之,亢则害,承乃制,此承气之所由。”故治疗胃家食滞,若忽视行气,则难收捷功。

至于案中所言:“饮食下行之道,乃必由小腹下右角间而后出广肠”,若结合现今解剖学知识则自然明了。

其次,药物之收捷效,全在于专其力。该例首用木香槟榔丸无效,经用木香、大蒜、香酒则效,前后均有木香,而效果不同,即说明此点。药物通过不同配伍,可收到不同效果,是中药的突出特点之一,木香槟榔丸中虽有木香,但“木香与补药为佐则补,与泄药为君则泄也”(《本草汇编》),木香在此丸中乃加强泻下,与后者专行气滞不同。

景岳所言:“此自古无人言及者”,乃“善思”之心得,诚为可贵。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