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经验
从多年心血管疾病的诊疗经验来看,现代的心血管疾病并非局限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的病机和方药,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非常复杂,既有单纯的“阳微阴弦”,更多的则是表里合病,寒热错杂,虚实夹杂或兼夹痰饮瘀血等等,有瓜蒌薤白剂,有附子类方,也有桂枝类方及柴胡类方等,并多见合方方证。
另外,从医案中可以看出,并非胸闷、心痛、短气就一定是选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所论及的方证,反之,如果没有胸闷、心痛、短气,也未必就不是此类方证。心血管疾病临床可能合并呼吸道、消化道的疾病,甚至部分主诉与心血管病看似没有关联,例如咽堵、肢体疼麻、胃部不适、胆区疼痛等等,这与心脏放射性疼痛的特点有关。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是有层次、有顺序的论述胸痹病的辨治,其核心病机是“阳微阴弦”,胡老总结为“阳虚在上,阴寒在下,阴寒乘着阳虚往上攻,而造成胸痹心痛。”瓜蒌薤白三方证,阳虚阴寒但不重,故仅用薤白、白酒温通散结,瓜蒌、半夏宽中除饮,而至薏苡附子散、乌头赤石脂丸时,则为阳虚阴寒逐渐加重,需用附子、乌头、干姜、蜀椒之类辛温大热方可祛寒除痹于顷刻间,挽狂澜于既倒。因是“阳微阴弦”,即使有热,不可用大苦大寒的药,只能用不太凉的化痰药,例如瓜蒌、薏苡仁,言下之意更不取苦寒清热之法,说来说去,还是《伤寒论》中的那句经典: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对于心血管疾病,中医疗效确切,如果辅以身心调理,则可长治久安。现代医学通行的做法则是予以冠脉支架和搭桥术,终身服用“双抗”类药物等。著名心脏病专家,有着“中国冠脉支架之父”之称的胡大一教授原是全国推广心脏支架力度最大的医生。然而在2020年央视新闻专访中,胡教授却发出了反对心脏支架滥用的激烈声音,“支架是个金属异物,”胡大一教授说,“放在血管里是个隐患,他怎么可能预防心梗!?”胡大一教授认为,预防心梗的方式更多需要依靠停止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把烟戒掉、适度运动、吃得健康”。对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需要控制得当,“这才是预防的措施,而不是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