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为何要养阴气?

《灵枢·本神》言,“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冬之季,阳杀阴藏,萧瑟寂寥,养生也到了“秋冬养阴”的阶段。

那么,秋冬季节气候越来越寒冷,为什么还要养阴呢?

在中医学理论中,四季的变化和昼夜的更替,是阴阳消长的体现。当季节由夏转秋,气候由酷热变得凉爽,再到冬季寒冷,这就是“阴长阳消”的过程。当阴气越来越旺盛于外,阳气会慢慢减退并藏于内。秋冬季节,让阴站好自己的“岗”,才能将藏在身体内的阳气“牢牢锁住”不向外耗散,才更有助于来年春季阳气的生发,从而使一整年的阴阳气血和畅。

春夏保养阳气,秋冬保养阴津,是顺应天气的变化,也是顺应身体的需要。

注意内热伤阴,在秋冬季节,天气转凉,人体为了保暖,皮肤毛孔会慢慢收缩,减少阳气的消耗。然而,阳气存于体内,慢慢积累,就容易产生内热,从而伤津耗液。

注意气候伤阴,秋冬气候干燥,人体感受燥邪,也需要消耗阴津来滋润身体,若出现阴伤,眼干、口干、鼻干、皮肤干燥等一系列阴虚症状也会出现。所以,我们在秋冬季节需要适当吃些滋阴的食品,来养护阴津,维持体内的阴阳平衡。

秋冬养阴有什么好处?维持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至”,阴阳动态平衡是健康的基础。在中医学理论中,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就是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治疗疾病就是要纠正这种不平衡状态,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方能痊愈。在阴伤之前做好养护,是秋冬防病的重要手段。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