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的步骤及需注意的问题

关于脉诊的步骤问题,以往各版中医诊断学教材中均未见提及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将脉诊放在四诊最后这也符合教材中望、闻、问、切的诊断次序。另一种是将脉诊放在望舌之前,把望舌放在最后。这两种究竟哪种好呢?笔者认为把切诊放在最后比较合适。因为笔者认为切诊分两步:第一步是切脉,把脉弄清楚;第二步才是辨证,辨证需要时间,一般都放在切脉后,因为如遇到特殊情况时,得有考虑的时间,如果把望舌放到最后,遇到特殊情况时,就会造成病人张着嘴巴等待医生辨证的情况。

笔者在临床上曾遇到过这样一位医生,摸了脉看了舌之后,嘴里叼着烟,低着头右手的中指还不停地在桌面上敲打着,至少一两分钟后才动手写处方,给人的感觉非常不好。若将诊脉放在最后,如脉与舌或舌质与舌苔不符时,就可将诊脉的时间延长,在这个过程中认真思考,做出诊断后再抬起手来写处方,这样给人的感觉会好很多。

医生过分夸大诊脉的神奇,单凭诊脉就诊断疾病,开具处方;或病人过分相信诊脉的神奇,不让医生问诊,先让医生诊脉,医生诊脉后若把症状说对就高高兴兴地接受治疗,若把症状说的不太符合自己的症状,就马上拂袖而去这两种做法都是临床诊断疾病时最忌讳的。四诊合参,相信科学,才是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根本。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