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治疗中容易忽视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心脏一不舒服,就怀疑是心脏出了问题,按照心脏病治疗。这样治疗,有的有效果,有的没效果,其中的原因是,有些人确实是器质性病变,而有些人心脏不舒服却是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下面的例子就说明了这个情况。
有一位坚持晨练的老大妈,某天起来很早,没吃饭饿着肚子就去锻炼了。锻炼之后她又看到路边摊上有卖红薯的,红薯不仅好而且还便宜,她就打算“回去我天天吃红薯”,于是一下买了很多,然后拎着这些红薯就往回走。大家想想,本来锻炼就已经很累了,又饿着肚子,还拎着这么多红薯走路,老人吃得消吗?果然,这位大妈回家上楼后——爬楼梯也是非常累的,刚进家门,她就感觉心脏开始不舒服,气上不来了。大妈马上怀疑是自己心脏出了问题,去看病,医院给她用的也是红花注射液什么的。红花注射液活血化瘀,一般用来治疗冠心病之类的病症,但治疗了一段时间,大妈发现效果不是很明显。
其实细细分析起来,她得病的关键是外因,但这个外因却被人忽视了,因此久久也不见好。这位病人实际发病就这么一次,又是锻炼、又是饿肚子、又是拎很多东西、又是走路爬楼,所以她的胸口难受,气上不来理应从“大气下陷”来论治。“大气下陷”是造成心脏不舒服的一个主要原因,首次提出这一概念的是近代中医大家张锡纯。
张锡纯曾给一个青年农民看过病,这个青年的得病过程及病情是这样的:他早晨起来没吃饭饿着肚子就去田间干活,因为过度疲劳,突然感到胸中满闷,四肢懒动。当时也请来了医生,医生一听,胸中满闷,这需要行气疏通啊,于是就用了宽胸理气的药物。本来这气就已经虚了,此时是最忌讳使用理气药物的,如果不慎用了,病情只会加重。医生错用了药后一看,情况不对啊,就加了点补药,但是青年的情况还是越来越重。
没办法,只好换了个医生。这个医生开了桔梗、当归、木香,其中桔梗的药性是上升的,所以立竿见影。但是,这个医生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是恰巧蒙上的。他看到见效了就开始改方子,把桔梗给换成了苏梗。这错误可就犯大了。为什么啊?因为苏梗是降气的药物,结果青年吃药后病情马上反复。打这儿开始,这个小伙子就不敢请医生了,心说我以前还没这样呢,怎么越服药病越重啊。
可是家人不能眼睁睁看着小伙子这样啊,于是托人请了当时的名医张锡纯。等到把张锡纯请来的时候,这位的病已经拖了二十多天,病情严重,只能靠在墙上张大了嘴喘息,连躺着都不行了。最为严重的是,他只要一闭眼想睡觉,立刻就觉得气要断了,心下也开始胀,必须马上大口呼吸,气才能接上。不用问,这又是一个重症患者。张锡纯诊脉发现,患者脉象乍有乍无,寸关尺三部,只有一两部能摸到,且经常有“偷停”的情况。诊断过后,张锡纯突然说了句:“此乃大气下陷之证。”立刻开了方子,用生黄芪一两,配合知母、柴胡、升麻、山萸肉各二钱,让患者家属赶快去买药。
这个方子只有五味药,看着简单,实则妙味无穷,这就是张锡纯创立的升陷汤。很多人认为黄芪是不能治疗急证的,但是张锡纯偏偏用它来治疗这种急证,而且用量很大。他方子里写的是六钱,但是用的时候,如果病重,经常会用到一两。这个方子的来源,就是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但是升陷汤更加简洁,只有黄芪六钱、知母三钱、柴胡一钱五分、升麻一钱、桔梗一钱五分。其中以知母制约黄芪的温,怕服用多了生热,剩下的柴胡、升麻、桔梗都是升提之药,是把气往上提的。
在治疗这个小伙子的时候,张锡纯加入了山萸肉,这是在增加固脱的作用。张锡纯对于这种重症,还经常加入人参等药。小伙儿服下药以后,过了片刻,感觉到肚子里面一阵响动,然后奇迹发生了,只见他如同大梦初醒,精神振奋了起来,呼吸也开始恢复正常。再一会儿,躺下、转身都没有问题了,脉搏也开始恢复,只剩下左关脉有些不调。于是张锡纯又改了方子,加入了人参一两,玄参、麦冬、天冬各一钱。这个天冬和麦冬,分别是补肾、肺、心之阴的,张锡纯用来制约黄芪、人参的温热之性。结果,再服用了两副药以后,小伙子的病就痊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