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虫类药的绝招
唐容川在《本草问答》中说“动物之功利,尤甚于植物”。中医的发展源远流长,我国虫类药的应用历史也很久远。虫类药物大多药力峻猛而疗效显著,且为血肉有情之品,具有草药所不具备的优势,现代医家用虫类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取得了显著疗效。
中医学认为,痹证是由于正气不足,外感风、寒、湿、热之邪所致,表现为病症反复发作,气血周流不畅,凝滞不通,导致关节肿大、变形、疼痛加剧等。该证多顽固难愈,为此张仲景首创了虫类药物搜剔通络法。虫类药物具有活血化瘀、攻坚破积、培补正气、祛风除湿的作用,且疗效显著,在骨伤科疾病中应用较为广泛。虫类药物的临床应用采用辨证论治的原则,通过和其他药物密切配伍,达到通达经脉、消肿止痛之效。中医治疗痹症的医案中,常用的虫类药物主要包括全蝎、蜈蚣、地龙、僵蚕、土鳖虫、蜣螂等。
全蝎始载于《开宝本草》,云:“疗诸瘾疹,及中风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语涩,手足抽掣。”《本草会编》曰:“破伤风宜以全蝎、防风为主。”《滇南本草》中则阐述,全蝎“止筋骨疼,强筋舒筋,止腰膝酸麻”。《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中规定,全蝎的用药剂量范围是3~6克,临床应用可研末吞服或入煎剂,传统用法以研磨吞服为主。
据不完全统计,含全蝎的中药成方超过300个,中成药不少于70种,例如腰痛宁胶囊。该药处方善用虫类药,除含有全蝎外,还包括僵蚕和土鳖虫两味。僵蚕作为传统中药,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具有祛风解痉、化痰散结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其具有抑菌、抗惊厥、抗血栓、抑瘤等药效。土鳖虫在《神农本草经》《金匮要略》等医药著作中均有记载,具有破血逐瘀、续筋接骨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其能够抗肿瘤、抗突变、抗血栓、抗缺血缺氧、调节血脂、保肝和增强免疫功能等。
总之,虫类药物多含生物活性物质和多种氨基酸,在痹证治疗之中应用历史悠久,临床使用时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