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并济治疗肥胖
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与多种健康问题相关,如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高血压、骨关节疾病和某些癌症。肥胖的成因复杂,包括遗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心理因素等。今天我们学习一则肥胖医案。
01肥胖病案
刘某,女,41岁。2022年5月30日初诊。
主诉:单纯性肥胖1年余。
现病史:患者1年前身体逐渐开始肥胖,未予重视。1年间体重由60kg增加至75kg,为求系统化治疗就诊于河北省某医院。西医检查排除库欣综合征、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下丘脑性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病。测其身高163cm,计算BMI(身体质量指数)为27.8。患者为求进一步系统诊疗就诊于我院门诊。现主症:形体肥胖,腹部肥胖尤甚,伴胃脘堵闷,嗳气,大便稀溏,不畅感。舌质红,苔薄黄微腻,脉弦滑。
西医诊断:肥胖。
中医诊断:肥胖症(肝胃不和,痰浊内蕴证)。
治法:芳香化浊健脾。
处方
茵陈15g,广藿香15g,佩兰12g,蒲公英12g,砂仁9g(后下),白蔻仁9g(后下),黄连12g,木香12g,清半夏9g,瓜蒌12g,苍术9g,葛根9g,炒薏苡仁20g,白术12g,白扁豆9g,香附9g。14剂,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mL,分早、晚温服。
配合隔日针刺双侧足三里、丰隆、天枢、大横、带脉、阴陵泉、三阴交、水道、水分。每次留针30分钟。
二诊(2022年6月13日)
服药14剂后,患者体重下降4kg,胃脘堵闷感明显减轻,大便仍溏稀不畅,原方加入茯苓以渗湿止泻,继续服用30剂。后电话随访,患者大便正常,体重较前明显减轻,生活、工作如常。
当今人们过食肥甘厚味、多静少动,膏粱厚味之品超过脾胃运化能力,损伤脾胃,脾胃失于运化,水谷不化,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滞日久化浊蕴毒,壅塞于皮下组织,渐趋肥胖。该患者为中年女性,脾胃损伤后导致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清浊不分,壅滞于胸中,故胃脘部堵闷、嗳气;湿浊日久化热,湿热蕴结肠腑,传导失司,故舌红、苔黄腻,兼见排便不畅。初诊时以芳香化浊为主,重用清利湿热的茵陈、黄连、藿香、佩兰治其标,白术、白扁豆、薏苡仁、苍术健脾治其本;针对胃脘堵闷,取小陷胸汤医理于其中,瓜蒌清热涤痰以除胸中痰热浊气,黄连、半夏辛开苦降,清化痰浊、开郁除痞;为解排便不畅,借香连丸配伍之妙,木香行苦降,善行大肠气滞,黄连清热燥湿,久服厚肠胃。二诊时患者湿热症状得到改善,将清热化湿药减量,并加茯苓增健脾之力,随症变通,其效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