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不想上学,怎么办?

近期经常有家长带着孩子来医院看厌学,家长们常常显得非常焦虑,而孩子们则显得比较沉默。家长们往往会向医生发出这样的疑问或感概:“医生,我这个孩子是不是太脆弱了”“这孩子就是懒,不愿承担责任”“现在的孩子就是吃不了苦,我们当年哪有这么好的条件”……

事实是否如家长所讲呢?从临床的角度,如何看待孩子不愿上学,常见因素有哪几类?

1.夫妻关系问题,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与基石,不良的婚姻关系易诱发子女的情绪异常。曾有孩子在门诊上对父亲说,“你对我妈好,我就回去上学”,也有孩子在课堂上对老师说,“我学不进了,我想回家看看我爸妈还在不在一起”,家是孩子安全的归属,家庭风雨飘摇,孩子心里也惴惴不安无法安心向学。

2.亲子关系问题,当亲子关系出现问题时,可能也会导致孩子出现厌学的问题。比如父母与孩子情感交流少,沟通内容主要以说教为主,孩子与父母在一起,无法深入有效地交流,想法不被父母尊重,负面情绪无法疏解,导致孩子对于很多事情失去兴趣,首当其冲的就是学业。有的父母对于孩子过于严苛,经常批评责骂甚至动手打孩子,在生活及学习的方方面面强加干涉,久而久之会导致孩子产生“学习好困难”的心理,从而出现厌学现象。

3.人际关系问题,当孩子在学校与同学相处有冲突时不知如何调整,或者在学校被“霸凌“,久而久之越来越压抑,感到在学校不开心,觉得老师同学都不喜欢自己,不想回学校,有些孩子心里比较自卑,觉得自己哪哪哪都不如别人,不敢回学校,怕被同学说。

4.应对方式匮乏,有些孩子习惯被照顾,或者早期成长环境比较顺利,抗挫意识和能力没有得到该有的锻炼和培养,遇到事情只想躲起来,不想面对,也有些孩子在学习上碰壁了,不知道怎么调整学习方法,不知道如何提升学习效能,当学习上的成就感越来越少时,如果也不想面对的话,有可能也会选择回家,但即便回家也可能不会太开心。

当孩子出现这些情况,作为家长该怎么办呢?首先,要尝试接纳孩子的情绪感受,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不愿回学校。这个过程比较考验家长的耐心,需要家长有足够的情绪调节能力,才能真正陪伴孩子去面对,去成长。

其次,当家长也感到无力或举足无措的时候,最好及时寻找专业力量的支持。比如从婚姻治疗、家庭治疗、家长或孩子的个体治疗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律地干预,建立起对自己、对婚姻以及对孩子的信心,从而更好地帮助孩子。

再次,家长也可以从生活中一些小时光去陪伴孩子,创造一些轻松的家庭气氛,或者陪孩子做一些他喜欢的事,或者和孩子一起做些轻松有趣的游戏,当然,当孩子想独处时,在确保孩子是安全的前提下,也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并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需求,有时独处也能给孩子带来疗伤的体验。

最后,家长与孩子交流时尽可能注意,立场是开放与包容的,不带批判评价的,不带攻击否定的,避免诱发孩子的负面情绪体验。当孩子的情绪较显著或不可控时,一定要尽早并及时就诊,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必要时服药或住院。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