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灸操作规范

化脓灸,又称溃烂灸,是一种中医外治法。它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热量,对特定穴位进行烧灼,使局部皮肤产生化脓反应,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方法多用于治疗慢性病和某些顽症,如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等。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化脓灸的操作规范。

01腧穴的揣定

选穴正确、取穴准确是确保化脓灸有效的关键所在。施灸前医者必须将施术的腧穴位置定准。医者以手指在腧穴处进行揣摸、按压,以取定腧穴的方法,称为揣穴。用揣穴法按压、触摸、爪切、分拨腧穴局部,可体察该穴解剖特征,如肌肉之厚薄、血管肌腱之走向、骨骼关节的间隙。腧穴的定位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施灸的疗效,取穴精准是化脓灸法有效的前提。《针灸大成》指出:“点穴,以手揣摸其处,按而正之,以大指爪切掐其穴,于中庶得,进退方有准。”《备急千金要方》述:“凡点灸法……孔穴不正,则徒破皮肉。”穴位的定位应符合GB/T12346及GB/T13734的规定。本化脓灸疗法通常辨证选定5~8个穴位,患者根据体位要求保持平直,暴露并确定穴位,用紫药水做一记号或用指甲掐出十字印痕用于定位,嘱咐患者不可随意改变体位。坐位取穴坐位施灸,俯卧位取穴俯卧位施灸,仰卧位取穴仰卧位施灸。

02灸区消毒及局部麻醉

施灸前应该对受术者施灸部位进行消毒,灸区消毒可用0.5%~1%碘伏的棉球在灸区部位由中心向外做环形擦拭消毒(图4)。施术者双手应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洗干净,再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消毒后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吸取2%利多卡因或1%普鲁卡因,针尖以5º角左右刺入皮内2~3mm,以每穴0.5~1mL进行局部麻醉,形成1~1.5cm的圆形皮丘后,出针并压迫止血(图5)。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图 4 穴位消毒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图 5 局部麻醉

03涂抹介质

用新鲜大蒜汁均匀涂拭在局部麻醉的穴位上,亦可用香油或红花油,以增强黏附和刺激作用,涂拭范围应大于艾炷底座直径。

04放置艾炷

将艾炷置于选定的穴位上,放置平稳,防止燃烧时倾倒。

05点燃艾炷

用线香或打火机从艾炷顶端点燃,医者应守在身旁,若患者出现不适感,医者可轻轻拍打或抓捏穴位四周,分散患者注意力(图6)。艾炷燃尽后,用浸有生理盐水的消毒敷料拭去艾灰,继续换一个新艾炷,如此反复直至所需壮数。

06灸后化脓敷贴

施灸后,用消毒干棉球擦净灸穴遗留物,然后用消毒湿棉球消毒灸穴待干。将化脓灸膏药置于烤灯下20~30cm处烘烤,温度适宜在38~40℃(膏药刚能撕开,未见小气泡冒起),再将膏药贴于穴位处,必要时可用创可贴加固,以防松脱(图7)。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图 6 艾炷施灸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图 7 灸后敷贴

化脓灸是灸法的一种,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早在两千年前就在民间得到广泛运用。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化脓灸被证实对一些疾病的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化脓灸作为一种独特的针灸疗法,在肺系疾病的治疗中显现出较好的疗效和应用价值。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