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寒冷如何辨证论治

阴冷,又称“阴寒”,是指男女外生殖器有寒冷感。本症有虚、有实,但都属于寒证男子阴冷往往与肝肾病变有关;妇女阴冷除肝肾病变外,还与胞宫、冲脉及任脉有关。今天让我们学习男性阴冷如何辨治。

【症因】

①寒湿凝滞:由于素体阳虚,寒邪内生,或久居潮湿之地,寒湿内停,浸淫于肝,循经下至阴器,形成阴茎、阴囊寒冷。

②命门火衰:多由素体虚弱,肾阳不足,或房事不节,损伤肾阳,致命门火衰,不能温煦阴器,产生阴茎及阴囊寒冷。

【证治】

①寒湿凝滞

症状:阴茎或阴囊有冷感,兼有阳事不举,畏寒,或手足不温,或阴囊肿痛。舌苔薄白,脉象沉弦。

分析:本证型可见于性神经衰弱、腹股沟疝及鞘膜积液等病。由于寒湿内阻,浸淫肝经,下至阴器,故阴茎或阴囊有冷感;邪袭宗筋而为阳事不举;阴寒偏胜,阳气不能伸展,故畏寒或手足不温;寒主收引,肝脉络于阴器,邪入于肝,经气郁滞,因而阴囊肿痛;舌苔薄白、脉象沉弦,为寒湿浸淫肝经的征象。

治法:温肝散寒,兼以理气。

方药:十补丸。

十补丸(《沈氏尊生书》):附子、胡芦巴、木香、巴戟天、肉桂、川楝子、延胡索、荜澄茄、小茴香、补骨脂。

方中附子、肉桂温肝散寒,振阳逐冷;胡芦巴、巴戟天、补骨脂补肾暖肝,逐寒祛湿;川楝子祛湿理气;延胡索行气活血;木香调气和中;荜澄茄温中散寒;小茴香暖肝温中,调气止痛。

若湿郁化热,兼见睾丸觉冷,阴囊湿痒,或阳事不举,小便色黄,可用柴胡胜湿汤清热利湿。

②命门火衰

症状:阴器觉冷,病程长久,兼有面色㿠白或黧黑,精神衰疲,腰足无力,或阳萎滑精。舌淡,苔白,脉象沉弱。

分析:本证型可见于性神经衰弱和各种慢性疾病后期阶段。由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阴器失于温煦,故阴器觉冷、病程长久或兼阳萎;肾中精气不足,外不能荣润于面则面色㿠白或黧黑,内不能充盈脏腑则精神衰疲、腰足无力;下元虚惫,气无所摄,精关不固,因而滑精;舌苔白、脉沉系阴寒内盛的外候;舌淡、脉弱,为元阳虚衰之征象。

治法:温补元阳。

方药:右归丸。

如命门火衰,夹有肝经寒邪,睾丸觉冷,阴囊胀痛,可用加减内固丸温肾益火兼散肝经寒邪。

加减内固丸(《中国医学大辞典》):肉苁蓉、巴戟天、山药、山茱萸、菟丝子、补骨脂、胡芦巴、附子、茴香、石斛。

方中肉苁蓉、巴戟天、胡芦巴、补骨脂温肾壮阳;山茱萸、菟丝子温补肝肾,收涩精气;附子温阳益火;山药健脾益肾;茴香温肝理气;石斛虽属生津养液药,但亦有补肾益精之效,故《本草备要》有“涩元气,益精强阴”的记载。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