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证痰饮寒湿哮喘病的治疗
阴证是一个很大的筐,“沉衰” “自利” “腹胀满” ″不渴” 几个字便将三分之一的人群装了进去。若再加上 怕冷喜温,舌胖有齿痕水滑,冷饮病,空调症,亚健康,这个“阴证”人群己庞大到“不能再说了″。我不妨称这些人为“阴寒体质”人群吧,虽然可能有些不准确。
太阴病的虚,归根是阳虚,条文中已提示了太阴证有水湿的存在,是一个饮实阳虚的状态,治以逐水温阳扶正。
寒饮痰湿型肺气肿,慢阻肺,哮喘等肺系疾病,是”阴寒体质”者的专属病,阴寒体质的人被寒邪入侵后,因延误治疗或误治极容易寒邪入里,与水饮勾结化热后形成痰饮,使气管、食道、血管产生堵塞的综合性重症。因此治疗起来复杂而“慢” “长”。
急性发作时为太阳或少阴与太阴合病,表现为咳嗽、头痛,发热,′流清涕,吐清白色泡沫痰,面红耳赤,呼吸急促,气短,大便溏稀,小便清长或涩痛,喜热怕寒,不渴、饮则少量热水,手脚冷凉,痛经尿频等等。
六经辨证为表里合病阴证。治则以小青龙汤合四逆辈加减最为合适,再根据不同症状加减紫菀,款冬花,苦杏仁,厚补,枳壳等。并根据体质适当加大或减小剂量以期能迅速消除证状。若用麻黄解表,发汗后应及时减去麻黄免伤津液。
严重者身面浮肿,腿脚身肿胀、呼吸困难,心悸。胸闷气短等,用真武汤或五苓散合小青龙去麻黄加杏仁厚补、枳壳等祛水平喘止咳。痰多者,真武合半夏厚补汤温阳逐水。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并发证者应加入丹参当归等活血祛淤药。
太阴痰饮水湿哮喘病,在恢复稳定阶段治疗比较复杂,但只要用上了″太阴病的核心主药” ,再依不同的体质和症状稍稍变动,就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最起码大方向不会错不致误治。
温阳扶正,养护脾胃是开方必须重视的事情,否则再名贵的药用上,也是海市蜃楼,无根无基,必然无功。马家驹老师也说:″身体的寒邪温化了,阳气才能回归”。
综观我以前服用过的方子,就差这点火候,所以连续喝中药五六年也不见效果,这是我用数十年的治疗过程验证过的。
治疗务必注意的几点事项
在治疗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大小便通畅,给病邪以去路;
清淡饮食。现代人生活条件好了,在病情稳定后应保持正常饮食,不要刻意滋补,身重体肥者更应注意;
少用或不用滋补药;
急性发作期和稳定初期以喝汤药为主,稳定恢复期以打粉冲服为方便,收尾阶段以间隙性服用丸药为佳。
喝汤药时要尽量温热;冲粉散药要用滚开水冲服,服药后会出点汗,会有一个短暂的,流细微清涕的中病过程。
中后期应根据身体反应少量断续用药,若出现热象应暂时停止用药,待热象消失后再继续服。
终尾期以六君子散或附子理中丸收尾为好。
注意保暖,不乱减衣服,秋要单、春要焐。
我还有个意想不到的效果,体重从142+减成130了。这与长期服用消导药有关。
其实,慢性病治疗并没有大多数大夫说的不可治愈,哪么“慢长”。只要辨对了证,用对了药,三四个月,就会让你体会到一个不一样的全新的自己。
最后提醒: 不要试图改变”阴寒体质”,这是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甚至是爹妈给予你的特殊体质,好好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