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不是方,而是一个体系
医圣张仲景通过《伤寒论》398条、113方给我们构建的六经辨治体系。经方是中医的一个学术流派,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就是六经辨证,强调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求得方证相应而治愈疾病。代表著作是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方剂本身并无标签,就看如何辨证应用,我们也可把后世时方纳入经方辨治体系,在六经辨治体系下开出来的处方皆是经方,在脏腑辨证体系下开出来的方都是时方。如用脏腑辨证开出一张麻黄汤来宣肺,用白虎汤清气分热,就不能称之为经方。
我们学习《伤寒论》,是从原文入手,学习398条、113方,透过条文与方剂去学习背后的经方六经辨治体系,包括常见方证的应用,在六经辨治思维指导下去学习具体的条文和方证。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所谓书越读越厚者,是启示人读伤寒时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构建起体系。书越读越薄者,在体系的指导下去学习,就能执简驭繁,越学越简单。
辨证的实质是辨病位、辨病性。六经的病位有三个,即表、里、半(半表半里),病性有两个,即阴与阳。六经的本质是三个病位、两个病性构成的六个诊断。
在六经辨证体系下,从病位角度而言,天底下三分之一的疾病是表证,三分之一的疾病是里证,三分之一的疾病是半表半里证。从病性角度而言,天底下二分之一的疾病是阴证,二分之一的疾病是阳证。任何疾病,病位没有第四种可能;任何疾病,病性没有第三种可能。因此,从六经辨证体系看来,不论任何疾病,只有六经(六证),没有第七种可能。
理论上任何疾病都能用六经辨证,六经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漫言变化千般状、不外阴阳表里间,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