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治疗水饮引起的神经系统病症

辛某,男,36岁,首都机场木工,初诊日期2023年6月16日。

右手臂颤抖三四年,左手、腿亦有轻微颤抖,不能持物,每用力则颤动而酸疼,自觉精神紧张,时有心悸、怔忡不安,心下痞满,口渴思饮。曾以养血息风养肝柔筋等法及针灸治疗,不效。舌苔白,右脉弦,左沉弦。证属心下停饮郁而化热,而呈太阳阳明太阴合病,与木防己加龙骨、牡蛎汤:木防己12g,生石膏45g,桂枝10g,党参10g,生龙骨、生牡蛎各15g。

结果:上药服6剂,心悸好转,继服3个月,手颤抖好转。

木防己汤方证

木防己汤方:木防己四两,石膏(鸡子大)十二枚,桂枝二两,人参四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方解】

胡希恕先生注:木防己利二便,逐水饮于下,桂枝降气冲、止饮逆于上,石膏下气解烦,亦治喘满,人参健胃而主心下痞硬,诸药协力故治支饮喘满心下痞坚、烦渴而脉沉紧者

【解读仲景原文】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24条: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胃中停水,向上冲逆于膈,故曰“膈间支饮”,水向上压迫横膈膜则满,涉及于肺则喘,胃虚水停则心下痞结坚硬,内有水饮现于面色常见黑褐,脉沉为有水,紧主水饮结实,得病数十天,吐下皆不愈,木防己汤主之。服药后,病偏虚者即愈,偏实者虽当时见效,但三日后当复发,再服木防已汤则无效,应服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加强祛水祛实作用。木防己汤中大量应用人参治其胃虚,桂枝平冲降气,大量使用木防己祛水,可通利二便,石膏不仅用于祛热,于此方中更发挥稀释痰结之作用以治痞坚、喘满。

【辨证要点】喘满、心下痞坚烦渴者。

水饮为病,症状百出,可见如咳嗽、咳痰如清水、喘息、气短等呼吸系统症状,可见如干呕或呕吐如清水痰涎、胃胀、胃肠间漉漉有声、水样便等消化系症状,可见如小不利、四肢水肿等泌尿系症状,还可见如心悸、脐下悸、胸痹、心下痞等心系症状。

此外,水饮为病还常见肢体抽搐、颤动、或某一部位异常感觉(如发凉、虫咬)等神经系统症状。如《伤寒论》第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其“身瞤动、振振欲擗地”正是由于水气重且陷于阴证,正如《金匮要略》所谓:“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木防己汤方证属太阳阳明太阴合病,方中木防己逐水饮,佐人参以治心下痞硬,桂枝以治气上冲,石膏解烦渴而主喘满,故治水饮、其人喘满、心下痞硬而烦渴欲饮者。本方证很似久咳喘出现的肺心病而见肝脾肿大症。又适用于心脏病胸闷、心悸无面色黧黑、心下痞坚者。对水饮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也有效。

《本草拾遗》:“汉(防己)主水气,木(防己)主风气,宣通。”汉防己偏于利水消肿,木防己偏于祛风湿止痛;若症偏于下部,湿重于风者,多用汉防己;症偏于上部,风重于湿者,多用木防己。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