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针法的临床应用
1 骨伤科
1.1 颈肩部疾病:在颈椎病治疗上,运动针法具有疗效佳、取穴少的优势。
颈型颈椎病患者,治疗组取蠡沟,对侧取穴,若双侧颈椎患病则取双侧穴位,用毫针沿胫骨后缘局部按压敏感处直刺10~20 mm,得气后,患者做颈部活动5~10 min;常规针刺组取风池、天柱、颈百劳、大椎,直刺、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20 min,每5 min行针1次。均3次/周,治疗2周,,提示远端取穴配合部位运动针刺法疗效更佳、用穴更少。姜媛和樊晓晨
采用针刺外劳宫穴区处最痛点配合颈部运动治疗颈型颈椎病,痛止后取针,治疗1、3 d后,如无反应点则取本经输穴、郄穴,针刺得气后配合颈部活动,每5 min行针1次,30 s/次,留针20 min;电针组予电针颈夹脊及阿是穴,取相应C1~C7颈夹脊穴及阿是穴,针刺得气后配合电针。均1次/d,治疗10次。1次治疗
针刺天柱和后溪得气后,嘱患者主动旋转患侧肩臂,后予颈肩背中药热奄包(川乌、草乌、川椒、红花、细辛、透骨草、络石藤、延胡索、乳香等),治疗20 d
以缪刺法联合运动针法治疗落枕,取健侧后溪、束骨,均直刺0.5~1寸,行针时嘱患者主动活动颈项,待其疼痛感减轻,摇大针孔后即出针,治疗3次
治疗肩周炎,选取患侧远端的小节穴、腕顺一和腕顺二穴行运动针刺法,并配合动筋针法针刺3个主要的治疗靶点来治疗,1次/d,5次/周,治疗4周,以运动针法联合壮医经筋刺法治疗肩周炎,主穴取肩痛穴、颈痛穴、阳陵泉,配穴取合谷、列缺、后溪、外关,针刺同时配合患侧肢体作前屈、外展、内旋等运动,30 min后出针,予壮医经筋刺法即以拇指指尖或指腹作浅、中、深层次触诊,由轻而重,以摸、按、拿、循、触、弹拨、推按、揉捏等探查肩关节局部,确定筋结点后进针,得气后迅速出针,治疗10次。
1.2 腰背部疾病:
运动针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取肾俞(双)、大肠俞(双)、委中(双),寒湿型配腰阳关、阴陵泉(双),瘀血型配膈俞(双)、血海(双),肾虚型配志室(双)、太溪(双),湿热型腰痛配合谷(双)、阴陵泉(双),进针得气后,配合患处运动,15 min后出针,再针刺余穴,留针15 min,治疗1个月
治疗急性腰扭伤患者,治疗组(浅刺+运动组)针刺双侧肾俞、志室及阿是穴,浅刺入皮下后,针身卧倒朝向脊柱中线平刺1.5寸,针刺腰阳关时浅刺后针身卧倒朝向头部平刺1.5寸,提插捻转1 min,留针15 min,期间嘱患者运动15 min,对照组(普通针刺组)与治疗组取穴相同,但不做运动。均治疗3次
以运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直刺后溪,针尖朝合谷方向,得气后行手法时,嘱患者运动腰部10 min,后取肾俞、委中、膀胱俞、大肠俞常规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治疗10次。
1.3 四肢关节疾病:
以报刺配合运动针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常规针刺健侧小腿足阳明经所过之处的压痛点1~2点,得气后嘱患者活动患侧肘关节并报告疼痛点,先刺1点,得气后出针,再嘱活动患肘,针刺下一疼痛明显处,重复3~4次,留针20 min后出针,治疗10次
针刺治疗2组膝骨关节炎患者,每周治疗3次,常规针刺组选阿是穴、鹤顶、内膝眼、梁丘、阴陵泉、阳陵泉、犊鼻、足三里、血海常规针刺,再予电针,带针运动组每周首次治疗取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齐刺法,得气后嘱患者带针下蹲起立,其余操作及每周后2次方案同常规针刺组,均治疗4周
采用针刺交叉对应点的运动针法治疗急性大腿肌肉拉伤,在患处对侧上臂的对应位置,选压痛点最敏感处,于患者大声咳嗽时快速进针至肌肉层,予中等强度提插捻转手法,嘱其活动患肢,行针2~3 min后,留针5~10 min,期间嘱患者用患侧手轻轻揉捏患处,若症状消失则5~10 min后结束治疗,若仍痛或活动障碍则再次如前法行针,或增加新的压痛敏感点针刺,每次治疗最多重复3次,若仍有症状则最多治疗5 d
以动气针法配合董氏奇穴灵骨穴、大白穴治疗梨状肌综合征,1次/d,缓解后每2日治疗1次,治疗20次
按巨刺取穴原则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针刺健侧大陵,得气后令患者活动踝关节或行走,留针30~60 min,期间行针1~2次,1次/d,治疗最短1次、最长5次
2 内科
2.1 脑卒中及卒中后遗症:
采用运动针法结合热敏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先刺头部腧穴,留针期间嘱患者主动活动患肢,20 min后,取风府处毫针后令患者仰卧,再针刺患侧穴位,40 min后再用热敏灸,治疗6周
2.2 面瘫:
采用动气针法、以巨刺董氏奇穴之三泉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刺下泉穴,进针约0.3~0.5寸,中泉穴约0.3~0.8寸,得气行针时,令患者做面部表情动作5 min,后针刺他穴,并配合电针疗法,以7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
以运动针法治疗急性面神经炎,取双侧合谷、外关、阳陵泉、足三里穴,常规针刺得气后,嘱患者尽量做面部活动,在最大位置时停留5~10 s,重复10 min,每3 min行针1次,共3次,后取双侧风池、太阳、阳白、下关,患侧攒竹、四白、颧髎、地仓、颊车、迎香、承浆,行常规针刺,得气后留针25 min。每周5次,治疗3周后,总有效率高于仅常规针刺。
2.3 郁证:
以互动式疗法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选百会、四神聪、印堂、内关、神门、三阴交(双)、太冲(双),行针时使用呼吸运动法,并配合走罐督脉,治疗4周后,各年龄段患者中医症状、躯体症状减分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同年龄段常规针刺治疗者。
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引发焦虑、抑郁,予运动针法联合中药汤剂,治疗4周后
2.4 心绞痛:
以西医常规疗法及董氏奇穴针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取仰卧位,天皇穴直刺1寸,地皇穴与皮肤呈45°向大腿方向斜刺1.5寸,人皇穴直刺1寸,天士穴、地士穴直刺1.5寸,人士穴直刺1寸,留针30 min,嘱患者深呼吸,治疗4周。
2.5 呃逆:
以运动针法配合耳针治疗顽固性呃逆,取天突、睛明、迎香,外关、足三里,予呼吸补泻之补法(呼吸运动法),耳穴取耳中、胃、肾上腺、脾、交感和皮质下,以26号1寸针分别快速刺耳中,留针30 min,每5 min行针1次,治疗3 d。
3 其他
五官科方面,治疗肾精亏损型耳鸣,选董氏奇穴驷马穴、肾关穴,针刺得气后,嘱患者自我感觉耳鸣声音的变化,再针刺耳门、听宫、听会、翳风、中渚、侠溪、太溪、关元,留针30 min,5次/周,治疗3周
治疗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失语症,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互动式头针治疗,取神庭、百会、言语一区、言语三区,留针期间进行言语训练,治疗4周后,提示互动式头针有助于本病患者恢复语言功能,失语症患者应尽早采用互动式头针治疗。
在妇科病症上,运动针法亦有良效,以董氏奇穴治疗原发性痛经,取双侧门金穴,左右交替取妇科穴与还巢穴,应用动气针法,得气后,嘱患者用腹式呼吸,活动下腹部盆腔部位,其后留针45 min,期间不行针、不做补泻手法,于每次月经来潮疼痛时针刺,1次/d,连续3 d,连治3个月经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