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给药治疗头面痛症

鼻疗法(鼻腔给药)属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包括药物搐鼻、吸鼻、嗅鼻、滴鼻、熏鼻等诸多方式。

鼻疗法的治病机理有两个方面 :一是鼻腔内黏膜、血管较为丰富,通过鼻腔给药,药末容易快速吸收 ;二是鼻腔内神经对气味敏感,而鼻疗药物以芳香、开窍之品居多,这类药物刺激性、穿透力均较强,药味易被嗅觉神经感知,对人体生理、心理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达到治病之效果。

中药鼻疗应用范围广泛,而且由于鼻居于头面,鼻腔给药容易使药物快速地到达病所,所以此法对头面疾病(如头痛、面瘫)疗效较好,其副作用也小。现介绍数则鼻腔给药治疗头面痛症的简效方。

01

   头痛   

制法和用法 :将川芎、白芷、细辛、冰片按 10 : 10: 5 : 1 的比例备料。将前三味晒干(或烘干)后共研成细末,过筛,再将冰片单独研粉后与药粉混匀,装瓶备用。使用时用消毒棉球沾少量药粉,置于离鼻孔约 0.3 厘米处,吸气,将药物吸入鼻内,每次约 1 ~ 2 分钟,每日 2 次,7 天 1 个疗程。

适应证:本法适用于各类慢性头痛症,如紧张性头痛、血管性头痛、脑外伤头痛等。一般用药后数分钟即见效,头痛复发时再用仍有效。

简析:导致头痛的原因多较为复杂,中医认为外感、内伤均可导致头痛,具体病因以风邪、血瘀居多。

方中川芎性升散,能上行头目,长于祛风止痛、行气活血,为治疗头痛的要药;白芷能发散风寒、芳香通窍,可治头面诸痛;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冰片能宣窍醒脑,可起开窍、散瘀、止痛之效。本方以上述四味合用,可起到开窍祛风、散瘀止痛的效果。

02

   偏头痛  

制法及用法:羌活、川芎各 10 克,冰片 1 克,共研细末,密封贮存。治疗时取药末 1 克,用 纱 布 包 裹,塞 入 鼻 腔,右侧头痛塞左鼻,左侧头痛塞右鼻。一般塞10 ~20 分钟,每日 2 次,7 天为 1 疗程,可连用 1 ~ 3 个疗程。

适应证:本法适用于偏头痛(血管性头痛)。起效时间最短 10 分钟,最长 3 天。

简析:偏头痛中医称“头风”,大多由风寒外袭、肝阳上亢,或者痰浊、瘀血等引起。

方中川芎辛温香窜,善行血中气滞,具有疏通经络、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等功效,对一般风寒、气血不通、痰湿凝滞引起的头痛疗效均极佳;羌活味辛、苦,性温,上升发散,长于搜风通络;冰片可芳香宣窍、止痛,且气味芳香,穿透力强,能助药性快速发挥通窍、祛风、止痛之效。本方对偏头痛效果明显,且有见效快,无副作用的优点。

03

   三叉神经痛(面痛)

制法及用法:正天丸 6 克,冰片 1 克,共研细末,用时取药末 1 克,纱布包裹塞患侧鼻腔,每日 1 次,塞鼻 1 ~ 2 小时取下,7 天 1个疗程,可连用 1 ~ 3 个疗程。

适应证:本法适用于三叉神经痛,并对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也有效。一般用药1 ~ 3 天起效。

简析:三叉神经痛,中医称“面痛”,多由外感风邪、肝火上炎或久痛入络、瘀血内阻等所致。

方中正天丸能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养血平肝,与大多数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病因相符合。冰片芳香走窜、通诸窍、止痛,还能助药渗透吸收,用以塞鼻还具有活血平肝、通络止痛的效果。本法对三叉神经痛效果显著,对于风寒、血瘀、肝火引起的慢性头痛也有效。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应避忌风寒、禁食生冷。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