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的临床应用解析
用药如用兵,用兵要知人善任,用药要精挑细选,为医者必须熟谙药物的四性五味、升降沉浮、功效特性、长短利弊,临床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药物的反佐配伍,应用寒热相伍、升降相伍、散收相伍、润燥相伍、攻补相伍、酸碱相伍等治疗脾胃疾病。临床讲究药物剂量的轻重搭配,临证组方,大小制剂灵活多变,小而精专,博而不杂,大而有序,理法分明(如膏方)。今天我们来学习柴胡在脾胃病中的应用。
柴胡
柴胡,味苦、性微寒,入肝、胆经,主要功能是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提阳气。柴胡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在脾胃肝胆疾病的应用极为广泛,是最为擅长的衡法的代表性药物,常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下垂、肠易激综合征、急慢性肝炎、脂肪肝、胰腺炎等疾病。
柴胡适用范围
柴胡适用范围可总结为“柴胡人”“柴胡域”“柴胡症”“柴胡证”“柴胡病”等。
壹
柴胡人
柴胡人为气郁体质之人。其症见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易生气,多失眠,形体多瘦,月经欠调,脉多弦。此种人多气滞,多血瘀,多易肝气郁结,易患神经症。这种体质的人多适宜用柴胡,故称为“柴胡人”。
贰
柴胡域
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循行部位,如两胸胁部、头额部、肩颈部、少腹部、腰胯部、阴器部、咽喉部、耳部等处。这些部位的胀痛、酸痛、肿块、感觉异常可考虑选用柴胡。
叁
柴胡症
胸胁苦满、寒热往来、乳房胀痛、口苦、烦躁、焦虑、失眠、脉弦等,有这些症状要考虑柴胡汤证存在的可能性。
肆
柴胡证
半表半里证、肝气郁结证、肝胆湿热证、肝气犯胃证、胆气上逆证、气滞血瘀证等证的治疗,多首选柴胡为主药。
伍
柴胡病
中医病有少阳病、肝病、胆病、脾胃病、乳癖、月经病等;西医病有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胃食管反流病、胆汁反流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乳腺增生、月经失调及各种神经症等。中医治疗这些病,多选择以柴胡为主药的方剂加减。自主神经与肝主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多有肝气不调,故常以柴胡为主药来调治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各种疾病。
柴胡的用量
柴胡有疏肝解郁、透表泄热、升举阳气等多种功能。其功能与用量关系密切;少量升举阳气,常用量3~6g;中量疏肝解郁,常用量6~10g;大量透表泄热,常用量10~15g,必要时可用至30g。
曾经治疗一位寒热往来的少阳病患者,用小柴胡汤2天热不退,将柴胡由12g改为30g后,一剂热退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