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挑羊毛疔技术
《灵枢•官针》:“病在经络痼痹者,取以锋针……病在五脏固居者,取以锋针”,“半刺者,浅纳而疾出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用挑治针在挑治点上挑刺“如拔毛状”,挑出皮下的白色纤维样物,或适当出一点血,用以治疗病在经络而出现的经络痼痹的疾患,或病在脏腑而出现的五脏固居的疾患,正是《灵枢•官针》记载的针挑疗法。

挑羊毛疔技术
针挑疗法是中医学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针灸疗法的发展。我国民间传统技术——挑羊毛疔,正是针挑疗法中的一个综合性发展。
挑羊毛疔所选取的挑治位置,是机体反映于肌表的病理反应点。
(一) 以背俞、夹脊穴为主确定挑治点
背俞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临床观察背俞穴处的皮下组织有无隆起、凹陷、松弛和皮肤温度的变异等反应的现象,可以此分析推断属于某一经的病变与疾病性质(虚实)等。
临床上用手指指腹按压背俞穴处,可触及有压痛或有皮下结节、硬结等阳性反应物,并可见有阳性反应区和阳性点。
(二) 以痛为腧确定挑治点
在病位局部区域之内,找最明显的压痛点进行挑治,如肩痛多在肩胛冈附近找到痛点,腰腿痛多在腰骶关节附近找到痛点,就可在压痛点(即阿是穴)挑治。

通过针挑羊毛疔,能够疏通体表的网结及筋结,鼓舞正气,逐毒外出,调整气血归于平衡,促使疾病转归和人体正气康复。
(三) 以脊髓神经节段性分布确定挑治点
这是运用现代医学“脊髓神经节段性分布”的理论应用于针挑疗法中,使定点的方法更为简单化。在中西医结合工作中,对背俞穴的应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关于挑羊毛疔的针具,一般用的是医用手术器材厂制定的专用挑治针。
市面上有直的、弯的挑刺针两种,用弯钩状挑治针进行操作更容易上手,进行左右摇摆牵拉动作时,不容易出现羊毛摆脱。

不论挑羊毛疔或其他针挑疗法,必须按照辨证施治的原则,明确其病位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区分其属于寒热虚实哪一类型,以作出临床诊断,确定治则和治法。
根据临床需要,选择适当的挑治点进行挑治,一般临床治疗选点举例如下:
1. 偏头痛型血管神经性头痛:选取第三至七颈椎夹脊穴处3个阳性点,配选患侧翳风穴和颞区太阳穴2个阳性点。
2. 肩周炎:选取肩胛区阿是穴处3个阳性点,配选第五颈椎至第二胸椎夹脊穴处2个阳性点。
3. 慢性咽喉炎:选取肺俞、大椎、百劳穴处阳性点,配选天突穴处阳性点。
4. 中风引起的偏瘫:选取第三至第七颈椎夹脊穴处4个阳性点,配选肾俞穴处阳性点。
5. 肝脾不和的胃脘痛:选取肝俞穴和脾俞穴处4个阳性点。
6. 腰肌劳损:选取第二至第四腰椎夹脊穴处4个阳性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