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支气管扩张症验案
王某,女,32岁。2013年07月06日。
【主诉】反复咳嗽3年,加重1月。
【现病史】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痰色白,按慢性支气管炎治疗效果不佳。于2009年11月诊断“右下肺结核”,规律抗痨治疗10月,咳嗽症状一度好转3个月左右,平素易感冒、疲乏,后再次出现咳嗽,咯白痰,无发热,经治疗效果不佳。2011年09月当地医院诊断“支气管扩张症”,抗炎治疗后咳嗽消失。2月后再次咳嗽复发,咳嗽持续至今,1月前受凉后症状加重,伴发热。
【四诊信息】现咳嗽咳痰,痰色黄,痰中带血,血色鲜红,咽痒则咳,无发热恶寒,鼻痒,胸闷,憋气,气短,疲乏,腰痛,纳食欠佳,睡眠差,大便可,尿痛,体重下降;舌质暗红,有瘀斑,苔白,脉弦小数。
【病名】肺痈(支气管扩张症)
【辨证】痰热蕴肺,肺失宣降,热迫血溢证
【治法】清肺化痰,止咳利咽,凉血止血
【方药】蜜紫菀15 g,杏仁10 g(后下),前胡10 g,苏子10 g,苏叶10 g(后下),炙枇杷叶10 g,蜜百部10 g,地龙10 g,蝉蜕8 g,五味子10 g,牛蒡子10 g,侧柏叶30 g,荷叶10 g,太子参15 g,鱼腥草15 g,金荞麦15 g,浙贝12 g,生甘草10 g。
15剂,水煎,日一剂,分2次服 。
【二诊】2013年08月03日
服上药前十几付效果佳,咳嗽减轻,咽痒,晨、晚咳嗽明显,黄痰变成白痰,量不多,无痰中带血,胸闷好转,不喘,纳食好,睡眠欠佳,梦多,大便可;舌质暗,苔薄白,脉弦。
辨证:痰热蕴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证
治法:润肺清热,止咳化痰
方药:蜜紫菀10 g,杏仁10 g,苏子10 g,苏叶10 g(后下),炙枇杷叶10 g,地龙10 g,蝉蜕8 g,五味子10 g,牛蒡子10 g,荷叶12 g,仙鹤草15 g,百合10 g,金荞麦15 g,蜜百部10 g,鱼腥草25 g,生甘草10 g。
30剂,水煎,日一剂,分2次服 。
【三诊】2013年10月15日
近日因天气转凉,偶有咳嗽,咯少量白粘疾,咽干、咽痛,时有牙痛,余无特殊不适(家属代述,病人未来)。
辨证:痰热蕴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证
治法:清肺化痰,润肺止咳
处方:蜜紫菀12 g,杏仁10 g(后下),苏子10 g,苏叶10 g(后下),黄芩12 g,鱼腥草30 g,金荞麦30 g,地龙10 g,蝉蜕8 g,炙枇杷叶15 g,五味子10 g,白果10 g,牛蒡子12 g,浙贝10 g,太子参15 g,生甘草10 g。
30剂,水煎,日一剂,分2次服 。
支气管扩张症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咳嗽、咯痰和或反复咯血,属于中医“咳嗽、肺痈、咯血”等范畴。肺虚为本,累及它脏。支扩患者多在幼年时曾患有麻疹性肺炎、百日咳等疾病,或在肺结核、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的基础上发病而成,故其多禀赋不足,素体常见肺气虚、肺阴虚或肺气阴两虚。痰、热、虚为其主要病理改变。此患者病程较短,病情复杂,初期曾患结核,抗痨治疗,咳嗽,咯黄痰,咯血明显,胸闷憋气。西医诊断支气管扩张症,属中医"肺痛"范畴。一诊后患者咳嗽减轻,无咯血,病情稳定,二诊效不更方,将侧柏叶换成仙鹤草,因仙鹤草收敛止血,且兼补虚功效,加百合润肺清热;三诊患者感外邪后咽干咽痛,辨证为热毒郁滞咽喉,故加大清热解毒之金荞麦、鱼腥草用量,并加黄芩。晁老对此病人首诊抓住清肺化痰,利咽止咳,益气凉血为本,应用蜜紫菀、杏仁、前胡、苏子叶、炙枇杷叶、蜜百部、牛蒡子化疾止咳利咽,地龙、蝉蜕缓急解痉,侧柏叶凉血止血,太子参、麦冬、仙鹤草扶正补虚。仙鹤草除能止血之外,在民间又称为"脱力草",具有良好的补虚作用,现代药理研究提示仙鹤草具有调节、增强免疫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