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导引术治疗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一种由于长期高血糖引起的神经、血管和免疫系统损伤所导致的足部疾病,常因前期无自觉症状而被忽视,导致疾病恶化,致残率极高。

运动是改善糖尿病足相关预后的有效非药物干预措施,适度的足部运动会促进糖尿病足患者的创面愈合,减少溃疡面积,但目前糖尿病足的治疗中尚无标准化的康复运动指南。

有团队以一气周流理论为指导,基于八段锦与《诸病源候论》的导引运动方法,编创了糖尿病足导引,为糖尿病足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糖足导引法根植于八段锦与《诸病源候论》中的导引运动处方,根据一气周流理论,并借鉴中药君、臣、佐、使理念匹配动作,针对糖尿病足之病因病机以及所涉及脏腑编纂而成。

由于糖尿病足患者足趾损伤,无法正常站立,故糖足导引法以卧位动作为主,包含引体、屈膝、仰趾、凤点头、内转太极、两手攀足、收式共七式动作,以腹部为核心,激活中州,以腿足部经络为通路,肢体伸展屈曲使得气血周流,而调肝、脾、肾三脏,具有理气活血、扶正祛邪之功效。

以“仰趾”与“凤点头”为君,借助卧位足趾开合与点按之势,斡旋中气,己土升而戊土降。脾主肉,脾健则肉败自除,胃主受纳,脾胃调则消渴得控。

仰趾化用“攒拳怒目增气力”与《诸病源候论》“仰趾”式:仰两足指,五息止。引腰背痹,偏枯,令人耳闻声。久行,眼耳诸根,无有挂碍。

肝脏主筋,化用掌指开合牵拉经筋之意,利用足趾开合运动,取升举太阴之意,激活血气,舒筋活络,升举太阴。

凤点头化用“攒拳怒目增气力”与《诸病源候论》“争力”式:舒两足坐,散气向涌泉……去肾内冷气、膝冷脚疼。

以大趾带足心,刺激大敦穴与脾经经络,同时存意涌泉,引气下行,清降阳明,温解湿毒,于糖尿病足后期患者颇为有效。

以“屈膝”与“内转太极”为臣,膝踝关节屈伸之中可通理肝、肺两经,乙木清缓而上,辛金敛降而下,则相火消而澡渴自除,肌肤润而破溃得消。

屈膝化用《诸病源候论》的“抱膝”与“挽三里”式:两手抱左膝,伸腰……一脚屈,两手挽膝三里,努膝向前……去膊脊冷风、冷血,筋急。

屈伸膝盖,恢复肌力,膝为筋之府,膝腿为足三阴之会,膝腿弯曲,气血上行,同时以手挽膝,胸腹内收,以通肝、肺两经,敛肺疏肝,一升一降,可交通腿足经络与腰腹脏腑的气血连接,补益气血,缓解腿部经筋弛废。

内转太极化用《诸病源候论》中“摇足”式与“转足”式:摇足三十而止。除胸、足中寒,周身痹,厥逆……外转两足……去心腹诸劳。内转两足……去身一切诸劳疾疹。

旋转足踝关节,同时刺激通行足踝的足三阴经与足三阳经,促进足趾血行,调和阴阳,温润肌肤,燥热得润则清,气血得温则行。

“引体”和“两手攀足”共为佐助,一方面佐助余式交通脏腑,另一方面借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之阳气以温化寒湿。

引体化用八段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与《诸病源候论》的“挽弓”式:两手掌倒拓两膊并前,极势,上下傍两掖,急努振摇……手不移处,努两肘向上……能使气人行之。

以功能尚全的上肢热身,激活心肺,以手少阴、手太阴、手少阳经为基础进行牵拉抬举,通流离火辛金之气,上肢发力,兼拓胸之意,气行则血行,以此式开启整体气血,佐助诸式。

两手攀足化用八段锦“两手攀足固肾腰”与《诸病源候论》“平坐攀足”式:以两手捉足五指,自极……治颈、脊、腰、脚痛,劳疾。

腰背用力,直接刺激腰腹脏腑,以肝肾为主,佐助屈膝动作,进一步连接脏腑气血与腿足经络,同时刺激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温阳助运,温化湿寒,化瘀解毒。

使

“收式”为使,调和诸脏,平缓气血,使气血回归自然周流运转。

收式化用八段锦“收式”与《诸病源候论》“摩腹”式:脾主土……去风冷邪气。若腹内有气胀,先须暖足,摩脐上下并气海……动脉摇筋,气血布泽,二十四气和润,脏腑均调。

摩腹收式,以脾为主,温摩神阙,气运经脉,静养身心,五脏均调。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