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用桂枝量效分析
通过分析仲景所用桂枝,存在以下方药量效关系。
01
绝对剂量
桂枝1两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用以温通心阳,平冲降逆,正所谓“龙牡所以镇肾阳,桂甘所以安心阳”。
枳实薤白桂枝汤:桂枝用以温通心阳,平冲降逆,正所谓“故更以桂枝佐薤白散结”。
竹叶汤:桂枝用以散寒解表,“此产后中风,血虚津伤,再受风寒表郁,以桂枝解表化气,以铲寒邪之根”。
桂枝2两
桂枝加黄芪汤:桂枝用以温通血脉,温经化气,“欲温经化气以泄黄汗而取正汗,自惟桂枝汤为当”。
茯苓泽泻汤:桂枝用以温中散寒,“胃反由胃中虚冷,桂枝协生姜散寒,协甘草温中。以治在上焦,故止用二两”。
桃核承气汤:桂枝用以温通血脉,温经化气,“气为血帅,气行而血乃行,故以桂枝入膀胱化气”。
温经汤:桂枝用以温通血脉,温经化气,“桂枝少则疏通经脉,约以少药,则能入下焦化气”。
桂枝用量3两或3两以上
用3两者,诸如桂枝汤、小青龙汤等,桂枝用以散寒解表;用4两者,如桂枝附子汤、桂枝人参汤、甘草附子汤、桂枝甘草汤;用5两者如桂枝加桂汤;用6两者多为天雄丸、乌梅丸等丸药。大剂量意在温通心脾之阳,平降上逆之气。
02
相对剂量
桂枝与芍药比值为1∶1
此类方剂多为桂枝汤及其类方。如桂枝汤,桂芍等量配伍,一辛散一酸收,一治卫强一治营弱,解表合里,调和营卫。桂枝、生姜、甘草辛甘化阳,白芍、大枣、甘草酸甘化阴,诸药合用,“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和阴阳”。
桂枝与芍药比值为1∶0
典型方剂如桂枝去芍药汤、桂枝甘草汤、苓桂术甘汤等。此类方多用于心阳虚、气上冲等证。因桂枝、甘草配伍可治冲逆、悸动。如桂枝去芍药汤治“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甘草汤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苓桂术甘汤治“气从少腹上冲心者”。
桂枝与芍药比值为1∶2
如桂枝加芍药汤,即桂枝汤倍芍药。药味虽与原方相同,但芍药倍用,配伍意义上已全然不同,主要取其温阳和络,倍芍药者,与甘草相伍,既酸甘益阴,又活血和络。王晋曰“此用阴以和阳法也,其妙即以太阳之方,求治太阳之病”。主治太阳病腹满时痛证。
又如小建中汤原方倍芍加饴。非用桂枝汤辛散之性,而以之调脾胃、和阴阳,倍芍药酸甘化阴以滋阴养血,重用饴糖甘温补中、缓急止痛、与白芍相合又增酸甘化阴之力。张璐认为“桂枝汤,方中芍药桂枝等分,用芍药佐桂以治卫气;小建中方中倍芍药,用桂枝佐芍药以治荣气,更加胶饴以缓其脾,故之曰建中”。小建中调补阴阳,建中补虚,和里缓急,是治疗五脏虚劳病的主要大法之一。
桂枝与芍药比值为5∶3
如桂枝加桂汤,即桂枝汤加桂枝二两,重用桂枝,既解肌通阳,又平冲降逆,促使阴寒之气下降。方有执认为“与桂枝汤者,解其欲自解之肌也。加桂者,桂走阴而能伐肾邪,故用之以泄奔豚之气也”。主治心阳虚,水寒之气上冲而致发奔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