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牡二者皆可定悸,有什么区别呢
龙骨、牡蛎是经方的常用药对,龙牡均为强壮性的收敛药,治疗烦惊、不眠、多梦等心神症,尤其有治胸腹动悸的作用。龙牡二者皆可定悸,但仍有一点关键区别之处。
药物功用述要:牡蛎,味咸,平。收敛强壮药,善软坚化痰散结,兼有收敛镇静作用。安神补虚,敛汗固脱,涩肠止泻,清热镇气,止嗽涩精。可治伤寒寒热、温疟、惊恚怒气、惊狂、烦躁、失眠、鼠瘘、带下、盗汗、咳嗽、遗精、口渴、胸腹动者。
用法及用量:入煎剂,每用10~30 克。
解读药味特点:牡蛎与龙骨功效相似,均为固涩止脱之属,常相须为用,牡蛎咸涩微寒,善软坚化清热。经方中牡蛎多与龙骨相配,则尤善敛汗涩精、镇惊安神,如桂枝救逆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龙骨牡蛎汤、风引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与栝楼根相伍则善润燥止渴、清热除烦,如牡蛎泽泻散、栝楼牡蛎散、柴胡桂枝干姜汤。与蜀漆相合则善软坚散结、化痰止疟,如桂枝救逆汤、牡蛎汤、牡蛎泽泻散。由诸上经方可知,牡蛎主治惊悸、口渴而胁下痞硬(小柴胡汤条下有“若胁下痞硬者,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者。
《本草求真》谓:“牡蛎,咸涩微寒,功专入肾,软坚化痰散结,收涩固脱。故瘰疬结核,血瘕遗精,崩带,咳嗽盗汗,遗尿滑泄,燥渴温疟,赤痢等症皆能见效。”
对于《本经》中牡蛎所主之“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本草逢原》认为:“是指伤寒发汗后寒热不止而言,非正发汗药也,仲景少阳病犯本,有柴胡龙骨牡畅汤,《金匮》百合病变渴,有瓜蒌牡蛎散,用牡蛎以散内结之热。即温疟之热从内蕴,惊恚之怒气上逆,亦宜咸寒降泄为务。其拘缓鼠痿、带下赤白,总由痰积内滞,端不出软坚散结之治耳。”
“牡蛎与龙骨作用相似,临床常同用治疗胸腹动悸、自汗盗汗惊恐不安、失眠、头昏眩晕等症。所不同点在于:龙骨多用于脐下动悸,而牡蛎则多用于胸胁硬满而动悸”。
牡蛎治胸腹动悸似茯苓,然茯苓之悸难应于手而小,本药动大。茯苓有筋肉挛急一证,本药无。茯苓无渴证,本药有之。本药与黄连均可止惊烦,然虚实有别黄连有伏热、脑充血、颜面潮热之征,本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