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的中医辨证论治用药特点


(1)方证对应:用药证候是疾病状态的某种反映,最初是疾病的“验证”。证者,机也,有征兆、苗头之意。故言证于内而象于外。临床表现是内在疾病状态的反映。方即方剂、复方,是在辨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选择适宜药物,按照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法、妥善配伍而成。如乳腺增生肝郁气滞型可对应使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四逆散等:冲任失调型可用二仙汤:瘀血明显者用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桂枝苓丸等;痰湿者用海藻玉壶汤、二陈汤、开郁散、清肝解郁汤、逍遥蒌贝散等。阙华发等将本病分为6型辨证治疗:肝气郁结型治以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方以逍遥散合金铃子散加减:肝郁化火型治以清肝泻火、活血止痛,方以丹栀逍遥散加减;气滞血瘀型治以理气活血止痛,方以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冲任失调型治以补肾温阳、调摄冲任,方以二仙汤加减:痰瘀交阻型治以活血化瘀、化痰软坚,方以桃红四物汤、蒌贝散、消癖丸加减:气血两虚型治以益气养血、健脾软坚,方以八珍汤加减。

(2)专方结合辨病辨证用药:这是以在实践中总结出的治疗某病、某证的专方为主,结合辨病、辨证进行加减治疗疾病的方法,包括经典著作中的成方和期刊文献中的自拟方。成方应用方面,运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桂枝茯苓胶囊、血府逐胶等经方治疗乳腺增生取得了良好疗效,如陆明山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治疗乳腺增生,肝郁气滞型加川楝子、合欢皮、夜交藤,冲任失调型加仙茅、淫羊藿、杜仲。自拟方应用中,抗增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乳腺增生,发现其具有调整内分泌、抑制腺体增生、改善微循环和局部血运、消肿镇痛等作用,治疗组在临床症状、体征及钼靶X线片、激素、红外线扫描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特别是在减轻乳房疼痛、消除腺体水肿和溢液方面效果最为显著

(3)分周期论治用药:中医认为,乳房与胞宫通过冲任二脉的维系而上下连通。乳房在月经周期中的生理变化表现为经前充盈、经后疏泄,且这一变化由冲任所主。肾气、天癸、冲任密切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性轴。肾气是这个性轴的核心,乳房和胞宫同是性轴的靶器官。在肾气-天癸-冲任这个性腺轴调控下完成经前到经后阴阳消长转化,经前期属阳,行经期、经后期属阴。若冲任失调,乳房、胞宫同时受累,致月经失调,乳房挺柔失度,促成乳腺增生。根据月经周期变化治疗本病,经前重在疏肝气、补肾阳,以柴胡、郁金、淫羊藿、巴戟天等为主药;经后重在滋肾益脾,兼理气化痰散结,以女贞子、熟地、柴胡、昆布为主药。潘立群以二至丸为基本方,经前期以补肾助阳为主,药用仙茅、淫羊藿、巴戟天、菟丝子等,经后期以补肾养阴为主,药用生熟地黄、女贞子、旱莲草、黄精等,经间期在调补肾阴的同时兼加补阳之品,行经期用活血通脉之法,药用全当归、泽兰、益母草等,强调要长期治疗。

(4)基于不同学术观点的遣方用药:疮疡经验全书》认为“此疾症不成脓,结毒,莫用凉剂敷贴”,这是乳癖为阴证毒邪内结的较早论述。邹五峰在《外科真诊·乳癖》中认为:“乳癖乳房结核坚硬,始如钱大,渐大如桃、如卵,皮色如常,遇寒作痛,总由形寒饮冷,加以气郁痰饮,流入胃络,积聚不散所致。提出寒邪、气郁、痰饮等为致病因素。姜兆俊在此基础上提出阴毒内结是乳腺肿块发病的病理关键,采用王洪绪“阳和通腠温补气血”的治则,方用阳和汤加减,采用熟地黄、仙茅、淫羊霍、巴戟天肉苁蓉、何首乌、锁阳、肉、炮姜、鹿角霜等温补药;麻黄、白芥子、桂枝等开腠理药。“女子以肝为先天”肝气郁滞最易克乘脾土,引起脾的功能失调,肝郁脾虚,冲任二脉濡润温养之功受滞,会影响到胞宫和乳腺的生理,发生月经紊乱、乳腺增生,因此,本病以肝郁脾虚、湿瘀互阻为基本病机,治宜疏肝健脾、活血利湿,既通过调理肝脾调整全身功能状态以扶正,又通过祛除湿察等病理产物的积聚解除症状、预防复发以祛邪。李茂林宗王孟英“治肺法”调畅气机治疗各种气病之法,认为肺主气,司肃降,主一身之治节,为气机升降之转枢,运用润肺降气通络法治疗乳腺增生。若肺气清肃,一身治节之令得行,则“肝胆逆升之火,胃腑逗留之浊,枢机郁遏之热,水饮凝滞之痰,咸得下驱”,使病去而无伤津劫液之弊,以沙参,麦冬,浙贝母润肺益气;苏子降肺气,半夏降胃气,桃仁降大肠之气。

(5)与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相结合的遣方用药:在中医宏观传统辨证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和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结果,成为一种全新的遣方用药方法。应用疏肝、健脾、利湿、活血法治疗乳腺增生,因疏肝理气药物可调整自主神经的功能,抑制交感或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改善血液高“凝、黏、聚、浓”的病理状态,改善微循环,降低过高的垂体泌乳素,调整卵巢功能,增强肝脏灭活卵巢性激素的能力。健脾药具有促进大脑皮层兴奋,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和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功能活动,增强细胞内CAMP含量,提高机体的耐寒、耐缺氧、耐疲劳能力,促进细胞的合成代谢,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活血药具有改善全身和乳腺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结缔组织增生的作用。祛湿药如茯苓、白术、薏苡仁可抑瘤并提高肿瘤宿主的免疫功能。楼丽华等通过实验证明具有疏肝理气、调摄冲任、化痰活血作用的乳腺康除了针对乳房局部病变,更能调整垂体-性腺轴的内分泌功能并改善肝脏对激素的灭活功能,特别是淫羊藿、仙茅等药具有雄激素样作用,通过提高垂体对促黄体释放激素和卵巢对黄体生成激素的反应性而增强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促黄体功能,提高血中黄体酮含量,进而调节两种激素在血中的相对平衡。这些结论在揭示药物药理作用、证明药物有效性的同时,给临床用药提供了指导。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治疗乳腺增生方面经验丰富,疗效确切,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不足之处在于虽然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治疗方药,但由于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用药规律研究,目前的临床用药始终停留在个人经验用药或对单个方剂的功效研究方面,对治疗没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需要在用药规律方面进行进一步探索,寻找核心药物及药对、药组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