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鞠通的经典名方——安宫牛黄丸
【组成】
牛黄一两 郁金一两 犀角一两 黄连一两 朱砂一两 梅片二钱五分 麝香二钱五分 真珠五钱 山栀一两 雄黄一两 金箔衣 黄芩一两
上为极细末。炼老蜜为丸,每丸一钱,金箔为衣,蜡护。脉虚者,人参汤下。脉实者,银花、薄荷汤下,每服一丸。兼治飞尸卒厥,五痫中恶,大人小儿痉厥之因于热者。大人病重体实者,日再服,甚至日三服;小儿服半丸,不知再服半丸。
【方论】
此芳香化秽浊而利诸窍,咸寒保肾水而安心体,苦寒通火腑而泻心用之方也。牛黄得日月之精,通心主之神。犀角主治百毒,邪鬼瘴气。真珠得太阴之精,而通神明,合犀角补水救火。郁金,草之香,梅片,木之香(按:冰片,洋外老杉木浸成,近世以樟脑打成伪之,樟脑发水中之火,为害甚大,断不可用),雄黄,石之香,麝香,乃精血之香。
合四香以为用,使闭锢之邪热温毒深在厥阴之分者,一齐从内透出,而邪秽自消,神明可复也。黄连泻心火,栀子泻心与三焦之火,黄芩泻胆、肺之火,使邪火随诸香一齐俱散也。朱砂补心体,泻心用,合金箔坠痰而镇固,再合真珠、犀角为督战之主帅也。
【评注】
1.温病清热“三宝”之一
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是治疗温病高热神昏之“三宝”。三方立法均为“芳香化秽浊而利诸窍,咸寒保肾水而安心体,苦寒通火腑而泻心用之方也”,都具清热解毒、开窍醒神、止痉息风之功,但因用药不同,功效亦略有差异。
安宫牛黄丸是在《痘疹世医心法》万氏牛黄丸(牛黄、朱砂、黄连、黄芩、栀子、郁金)基础上加犀角、珍珠、金箔、麝香、冰片、雄黄而成,长于清热解毒。紫雪丹原名紫雪,《千金要方》减黄金加滑石,长于止痉息风。至宝丹来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但少了金银二箔、龙脑、雄黄,长于芳香辟秽。若论清热解毒之力,“大抵安宫牛黄丸最凉,紫雪次之,至宝又次之”,临证需权衡使用。
“三宝”中,安宫牛黄丸使用较广泛,且疗效满意,对各种感染性疾病出现的热闭神志障碍者,皆可用本方治疗。其他如中风、高热神昏惊厥、肝性脑病、肺性脑病等也较为常用。安宫牛黄丸根据病情,“脉虚者,人参汤下,脉实者,银花、薄荷汤下”。每日用量1~3丸,小儿半丸到1丸。《吴鞠通医案》治疗温疫病,安宫牛黄丸用量较大,有的案例根据神志不清的程度,每日可达5~6丸。吴氏用法及用量,都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2.温病透热“四香”
安宫牛黄丸除清热解毒外,尚有四味芳香药,即郁金“草之香”、冰片“木之香”、雄黄“石之香”、麝香“精血之香”,服后“使邪火随诸香一齐俱散也”。说明了热性疾病不可见热即用寒凉,具有芳香特点的药物可起到迅速退热之效。芳香疏散之性,外走肌表,开宣毛窍。西医认为,发热是由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异常引起的,芳香药物走窜,吸收快,可迅速到达脑部,有利于降温。
除此“四香”外,《温病条辨》常用的还有荆芥穗、香薷、桂枝、紫苏叶、白芷、淡豆豉等辛温芳香透邪;香豆豉、薄荷、菊花、桑叶等辛凉芳香散热;辛苦寒而芳香的青蒿、郁金等内外双解等。芳香药所治热病涵盖了温病卫气营血分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