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产生原因与辨证论治
在现代医学的视野中,糖尿病被视为继癌症、心血管病之后的第三大杀手,其复杂多变的特性让患者和医务工作者都深感困扰。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攀升,其危害不容小觑。然而,在中医理论的指引下,我们或许能找到一条独特的防治之路。今天,让我们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深入探讨糖尿病的产因与论治。
一、糖尿病:全球健康挑战
糖尿病,这个让全世界患者和医务攻坚者寝食难安的疾病,正以洪水泛滥之势席卷全球。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两亿,我国糖尿病患者也高达四千多万,其死亡率已居癌症、心血管病之后的第三位。为了引起世人对糖尿病的重视,国际糖尿病联盟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确定每年十一月十四日为 “世界糖尿病日”。
西医认为,糖尿病基本病理生理是因体内胰岛素分泌的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患者常出现 “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瘦)的临床特征。病变后期可因疲乏无力而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病、肾、眼及神经和性功能减退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二、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
Ø消渴症与并发症 现代中医药学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症范围,而诸多并发症尚见于胸痹、心痛、眩晕、中风、瘁症、痿症、雀盲、肺痨等病证中。
Ø病因病机 本病主要由于素体阴虚、五脏柔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及劳欲过度所致。具体来说: (1)素体阴虚:真阴真阳同盛同虚,阴虚则真阳不涵育而自下越上,由里达表,故多燥症作矣。 (2)五脏柔弱:五脏藏精气而不泻,今脏气柔弱,不能固密阴精,伸育阳气,故而精气俱亏俱损,渐及脏器,形质一损而诸症作矣。 (3)饮食不节:多损脾胃阴阳,燥湿不济,致运化力微而生化无源,升降无权,真阳外越而诸症立作。 (4)情志失调:因郁而化火,火旺则精竭;劳欲过度而精气亏乏,致火不入水而炼为精,水不出火以化气,故水火背性而不相济,斯上燥多饮下焦多尿诸症立作。
此外,长期嗜食肥甘、醇酒厚味,损伤脾胃,以致运化失职、肠府积滞而酿成胃热,消谷耗津;或长期精神刺激以致气郁化火,灼伤肺胃阴津;或阴虚体质,复有劳欲过度,耗伤肾精,致相火上亢,肺胃阴津受损。以上三种原因虽异,但内热伤阴的病机相同。
本病病机主要责之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互为因果,阴虚最终又要责之于肾。病延日久,阴损及阳,可见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由于壮火食气,虚火耗气,或火郁气滞,血脉瘀阻,或热壅成毒,故又常见气虚、血瘀、热毒等临床征象。
三、中医见解
Ø产因分析
糖尿病虽是西医的病名,但究其病名可知糖尿之产因,终归运化气机失于和降伤及脏腑经络 “三阴三阳” 而邪及寒温盛衰发而为病也。在中医整体气化医学理论中,病即气化邪偏于太过不及。其病因包括禀赋、饮食、情志、劳欲、全球变暖、环境污染、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物质、精神两相自调失节等对人体气化的潜在影响。
病机则不出 “溶陷暖越” 邪及寒温盛衰于三阴三阳而传变极繁等范围。太极初胚,孕自氤氲,精施血受,二五交媾,阴阳互根,贯通五行,攸分三阴三阳于人身而气化立命。今因外邪干犯,自外入内,由上及下,干及气化生理之序;内邪内扰,从下达上,自内出外,犯逆气机升降出入之常,致气化升降开阖两相邪偏而邪及寒温盛衰于人体三阴三阳,终致脏腑经络血气运化失常,元气不能正常规导体液等充盈循环于周身表里而病变千端。
Ø论治之法
(1)整体观念
现代中医学理论对糖尿病的诊治方法多样,或诊为 “三消” 处治,或诊为燥热型处治,或诊为气阴两虚型处治,或诊为阴阳俱虚型处治,或以固定方加减处治等等不一,并辅以饮食、运动、针灸、推拿按摩等疗法。但由于疗程有停转等参差,未得规律贯彻清楚以步合迎序。
论治糖尿病要识各病的构型差别(各糖尿病之间的异同),掌握其出入转变,做到真机线线合,妙法环环宜。根据患者的禀赋强弱、工作环境、地区气候差别、年龄大小、病程长短、七情调控能力等不同构型差别,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治疗原则
论治糖尿病决不能迷信某药某方特效、高贵或有毒反应大。不可执守成方,生搬硬套,也不可一味滋阴降火、消热消炎驱攻等以期速效,否则会破坏周围组织,损掉生理气化机能而并发诸症,使患者非死于病而死于攻、消也。
应按中医脏腑经络的真理及人身整体气化生命的真理,运用分端合整、合整分 端,审证求因,求其差数与对数,诊确构型整端之别,融会贯通,再求先后缓急轻重等法,以登程步序,并辅以调养,使气化机能恢复正常 “固、归、起、达,含暖遍溶”,致充盈循环平匀于表里,补足生理机能。
四、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
Ø整体调理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注重调整人体的内在环境,从根本上解决糖尿病的病因病机。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气血阴阳,增强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免疫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Ø个性化治疗 中医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不同的患者可能有不同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体质特点,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对症下药,提高治疗效果。
Ø综合治疗 中医治疗糖尿病不仅仅局限于药物治疗,还包括饮食、运动、针灸、推拿按摩等综合疗法。这些疗法可以协同作用,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Ø副作用小 中药大多来源于天然植物,副作用相对较小。与西药相比,中药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对人体的肝肾等器官的损害较小,更适合长期服用。
五、糖尿病患者的日常调养
Ø饮食调理 糖尿病患者应遵循合理的饮食原则,控制饮食量,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饮食的均衡和多样化。
Ø适度运动 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有助于控制血糖。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坚持每天进行一定时间的运动。
Ø心理调节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心理调节对于糖尿病的治疗至关重要。患者可以通过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如阅读、绘画、音乐等,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Ø定期复查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包括血糖、血脂、血压、肾功能等检查,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六、结语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在现代医学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糖尿病的产因与论治,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案。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深入探讨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在糖尿病的防治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遵循中医的养生原则,进行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心理调节和定期复查。相信在中医的智慧和力量下,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糖尿病,迎来健康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