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任督带用药和处方

一、可直达冲任督带的常用药物

1.冲脉用药

(1)补冲脉之气:吴茱萸,巴戟天,鹿角胶,龟板,紫河车,柏子仁,石英,杜仲,鳖甲。

(2)调冲脉之气:木香,香附,川芎,益母草,当归,丹参,冬葵子,甘草,白芍,牛膝,鸡血藤。

(3)通冲脉之气:王不留行。

(4)补冲脉之血:当归,鳖甲,丹参,川芎,枸杞子,阿胶。

(5)活冲脉之血:芦荟,泽兰,卷柏,桃仁,红花,五灵脂,川芎。

(6)降冲脉之逆:木香,槟榔,黄柏,石英,龙骨。

(7)清冲脉之热:黄芩,黄柏,女贞子,丹皮,白薇。

(8)温冲脉之寒:鹿茸,艾叶,鹿角胶,桂心,小茴香,巴戟天,吴茱萸。

(9)固冲脉之气:山药,莲肉,芡实,巴戟天,车前子,菟丝子,续断,熟地,桑螵蛸。

2.任脉用药

(1)补任脉之气:鹿茸,紫河车,芡实,覆盆子。

(2)补任脉之血:龟板,丹参。

(3)通任脉之气:王不留行,龟板。

(4)温任脉之寒:鹿茸,艾叶,桂心,小茴香,鹿角霜。

(5)固任脉之气:白果,芡实,莲肉,山药。

3.督脉用药

(1)通督脉之气:鹿角霜,羊脊骨,白果,苍耳子。

(2)温督脉之血:鹿角胶。

(3)温补督脉精血:鹿茸,枸杞子。

4.带脉用药

(1)腹痛:白芍。

(2)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艾叶。

(3)带下绵绵:川断,龙骨。

二、脏腑-气血-冲任督带胞宫理论指导下的常用治法

临床上调治冲任督带法在妇科疾病中的具体应用,多数仍依照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常或气血运行失常予以施治,如冲任不固,常以补肾固冲、健脾固冲法治之;冲任失和,常以健脾疏肝调之;督脉虚寒者,常以温肾助阳主之;带脉失约之属虚者,又常用健脾摄带法治之,等等。但在脏腑-气血-冲任督带胞宫理论指导下,针对妇科常见疾病还是有许多相应治法,现简要归纳如下。

1.调补冲任

适用于因冲任虚衰或冲任不固所致的月经过多、崩漏、闭经、胎漏、胎动不安、滑胎、产后恶露不绝、不孕症等病。可选用菟丝子、肉苁蓉、鹿角胶、枸杞子、杜仲、人参、白术、山药、吴茱萸、蛇床子等补冲养冲;龟甲、覆盆子、白果、艾叶、紫河车、阿胶以补任脉。方如固冲汤、补肾固冲丸、鹿角菟丝子丸、大补元煎。

2.温化冲任

冲任虚寒或寒湿客于冲任,以致月经过少、痛经、带下病、不孕症等,宜温化冲任。药如吴茱萸、肉桂、艾叶、小茴香、细辛、川椒、生姜等,代表方有温冲汤、温经汤、艾附暖宫丸。

3.清泄冲任

热扰冲任,迫血妄行可致经、孕、产各生理时期中的异常出血,如月经过多、崩漏、胎漏、产后恶露不绝;热邪煎灼,冲任子宫枯涸能引发闭经、不孕。治需清泄冲任血海,药如丹皮、黄柏、黄芩、桑叶、生地、知母、地骨皮、马齿苋、重楼等,代表方有清经散、保阴煎、清热固经汤、清海丸、解毒活血汤。

4.疏通冲任

寒、热、痰、湿、瘀、郁等邪气犯及冲任,致冲任阻滞,可诱发月经后期、痛经、闭经、难产、产后恶露不绝、癥瘕等证,均当疏通之。择用桂枝、吴茱萸、乌药、丹皮、赤芍、苍术、法半夏、生姜、枳壳、川芎、柴胡、香附、王不留行、莪术、桃仁、炮山甲等。代表方如少腹逐瘀汤、四逆四妙散、苍附导痰丸、桃红四物汤、柴胡疏肝散。

5.和胃降冲

冲气上逆,既可犯胃,致胃失和降,也可与血热相引为乱,引起倒经。治当抑降上逆之冲气。药用紫石英、紫苏、法半夏、代赭石、陈皮、竹茹、伏龙肝等,方如小半夏加茯苓汤、紫苏饮。

6.扶阳温督(温阳补督)

督为阳脉之海,督脉虚寒,胞脉失煦,可引起月经后期、闭经、绝经前后诸证、不孕等,治宜扶阳温督。常用鹿茸、补骨脂、仙茅、淫羊藿、巴戟天、附子、续断,方如二仙汤、右归丸。

综上所述,“肝脾肾(为主的脏腑)-气血-冲任督带-胞宫”系统,是指导我们用中医思维进行妇科疾病诊治的基础。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