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龙牡汤加减治疗不寐

心系病证是指由于情志所伤、禀赋不足、年老体虚、久病失养等,引起心脏功能失常和发生病理变化的一类病证,心系疾病的病理表现主要反映为血脉运行的障碍和情志思维活动的异常。

中医对心血管相关疾病有深入研究。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则失眠案例。

不寐

黄某,男,57岁,新闻编辑,河南人。2012年5月6日初诊。

因“反复失眠半年,加重1月”就诊。患者诉半年前因工作原因常熬夜加班,出现入睡困难,服用安神类中成药(具体不详),效果不佳。近1月来,失眠加重,夜间睡眠时间1~2个小时,甚至彻夜难眠,白天头晕、乏力、精神差。血常规、心电图、胸片及脑电图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刻下症:失眠,多梦,眠浅易醒,伴头晕,神疲乏力,胸闷气短,纳差,消瘦,情绪抑郁,口苦,小便黄,大便正常。舌红、舌薄白,脉弦细。

诊断:不寐。

辨证:阴阳失调、心神不宁兼气虚。

治法:平调阴阳、宁心安神,兼以益气。

方药:柴胡龙牡汤加减。

丹参15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柴胡9g,黄芩3g,干姜4g,大枣15g,半夏12g,延胡索9g,炙甘草9g,首乌藤30g,酸枣仁12g,百合12g,合欢皮12g,炙远志3g,琥珀3g,党参24g。

处方

共5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嘱晚餐适量,避免过饱,尽量减少夜间工作,每晚10点前睡觉,以养肝肾之精。

2012年5月13日二诊:患者诉睡眠时间较前延长,可达3~4小时,神疲乏力缓解,情绪好转,口苦减轻,小便不黄。舌红、苔薄白,脉微弦。此时患者阴阳得以逐渐平调,心神安宁,前方去炙远志、琥珀等安神之重品,继续调养。共5剂,煎服方法同前。

2012年5月18日三诊:患者诉病情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延长至5小时左右,多梦易醒、神疲乏力、胸闷、口苦等症状明显缓解,情绪明显改善,大小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缓。此时患者阴阳平调,脏腑功能调和,前方去黄芩、干姜,加白芍。共5剂,煎服方法同前。

该患者长期熬夜加班,平素性格内向,思虑过度,肝郁气滞日久,耗伤心阴,致心神失养,阴阳失调,故选柴胡龙牡汤加减平调阴阳、宁心安神。

治疗杂病的原则是抓主要矛盾,“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其实质就是“识病机最为根本”。患者描述症状往往纷繁复杂、想到哪里说哪里,主张不需要面面皆了解,一旦收集的脉症符合某个病证的主症,便当机立断,辨证处方。

柴胡龙牡汤乃常用方,功可疏肝解郁、调和阴阳,主治心烦、心悸、多汗、口苦、咽干、目眩、失眠或夜寐不实、多梦,常用于治疗男子非实非虚之“第三状态”及工作紧张、心情抑郁、烦躁失眠等神经衰弱及神经症,女子更年期综合征,男性不育等。方中以小柴胡汤疏达阴阳枢机、和调肝胆;党参、半夏、干姜、大枣健脾和胃,达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目的;龙骨、牡蛎益阴潜阳;丹参养血安神;酸枣仁、首乌藤、合欢皮、百合养心安神助眠。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