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乳腺病的治疗思路

以乳腺增生为例,在形成结块之前或结块之后是如何按阳明经或太阴经治疗?

开始,乳腺炎、乳腺小叶增生是按表证来治。葛根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逍遥散。你们记住这三个方子,因为姑娘们都年轻,二十几岁、三十岁左右,脏腑没有化热,每一次来月经所以体质虚弱,为什么加逍遥散呢?因为逍遥散是个补方,这种病都是带有表证。我这一辈子治小叶增生及其他乳腺疾病几乎没失过手,大部分开始都是有表证,用麻黄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加逍遥散。你看看不出汗、脸发红、乳房胀、热哄哄的、急躁、难过、乳房胀的不能碰,必然是葛根汤加逍遥散。如果长期身上怕冷、乳房疼、乳房胀、那就可以投麻黄附子细辛汤加逍遥散。如果摸摸乳房里有核(hu)子、有疙瘩那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汤。这三个方子要是用好了,乳腺增生一般的都能拿的掉。

乳腺病开始是表证,一个是阳明经证、太阴虚证、两感之病、中焦虚证,最后形成了胃窦炎、结肠炎,气化不动,三阳的热气向上来,上而不下,始终胀而不泻,最后乳房开始坏了。大家看到《医宗金鉴》,过去这个病不叫乳腺癌,那叫乳岩,三个石头搁上个山,后人把这个字给改了,三个口子加一个山子,这个字改的有点问题,所以现在的西医讲病从口入,不是这样的。乳腺癌晚期那里边坏了,化热了,他必然有胃窦炎、结肠炎,热气膨胀不下,阳阳不能转化,血在乳房里就开始坏死了,我最近治了一个病案,是南京的,她的妹妹也是中医博士生,那乳房淌的那水都是臭的,特别难闻,这个病叫我几服药治好了。

乳腺病的由来,从太阴讲起,人为什么要生病?人后天之本就是太阴,生死也是它,你体质好坏也是它,你有没有能力也是它,你工作的好坏也是它。我们每一个医生,先不讲给别人看病,最起码你把你自己要了解,你不懂脏腑就不是个纯正的医生,你不懂经络,学一辈子你也走不上大道。我们学中医首先了解脏腑,首先了解自身。

太阳病第一证:太阳病项背强、几几然、脉浮缓、自汗出、鼻鸣、干呕、恶风怕冷。这些症状你若记住了,病人来了你一问:你怕不怕冷?——我就是怕冷,我一见到风身上皮都麻。这就是太阳风出现了,什么方子?——桂枝汤。有的人身上怕寒,见到寒气就想在炉子跟前糗一糗,这叫太阳伤寒。

乳腺为什么要生病?乳腺病不是光女人得,男人也有。我治过几个男孩子的乳腺病,肿的这么大,那西医怎么讲?——也叫乳腺增生。有人讲:我们男人怎么能有乳腺增生呢?那西医就这样讲的。中医讲就是太阴脾虚、脾热,阳明经受寒化热时间长了,造成的胃气不下,脾气升而不降,热气归到乳房。今天我把太阴、阳明这两经讲过了,你们临床就不糊涂了,病人来了怎么诊断就知道了。太阴经从周荣往下胸乡、天溪、食窦、腹哀、大横、腹结、府舍、冲门······同道的,我们生死就在这十穴,太阴21穴,升降全靠这十穴。乳中在这,太阴经气就在乳中的外侧两寸。我们看一看,你吃的东西到了胃里,在那里消化,消化之后营养往哪走?该送的往上送,送到周荣,送到胸乡、天溪,食窦西医是不是叫胃窦炎?大包、腹哀这个地方有病,太阴就坏了,坏到什么样?化寒有寒的症状,化热有热的症状,我今天讲太阴寒化证。

太阴寒化证:太阴阴邪沉迟脉,吐食腹满有时疼,手足自温利不渴,理中汤主悸加苓,腹满去术加附子,吐多去术加姜生,虽吐下多还用术,渴欲得水倍术宁,欲作奔豚术易桂,干姜寒倍参腹痛。第一句,太阴阴邪沉迟脉,大家记住太阴寒化本性脉是沉迟的。为什么沉迟?太阴阴邪主寒,他不能受凉,一受凉脉必然沉迟,脾胃没有温度就不能升降,就开始脾下满、心下满,严重了就呕吐。能吐到什么样呢?吃一口也吐,不吃有时也吐,按理说吐过了应该舒服,不,太阴生病了吐过以后胃还照胀,医生不懂太阴这条路的,不懂寒化证的,看到胃胀就知道满了——泻,若用承气汤一泻,这就不是治病了,一泻就泻坏了。

太阴病还有两句话,太阴兼表证已误下,大家可知道有个桂枝加芍汤?我昨天讲过,脾下痛,时痛时止。这个病是不该下的,吐食腹满是因为寒,本身他的功能就达不到,脾就虚,医生不知道,见脾下一满就用承气汤、桃仁承气汤、大承气、小承气一泻坏了,伤了太阴的津液了。伤了津液还能就算了吗?他不该下呀,他表证未解,感冒未解开,这一下就叫引邪入里、关门留寇,必然脾下痛。疼不是大疼,左边乳房左下侧隐隐痛,甚至疼几年几个月。

这是医生误下治坏掉了,怎么办?张仲景不是有个补救方吗?桂枝加芍汤,何谓桂枝加芍汤?就是桂枝汤本身三两桂枝三两白芍,老祖爷张仲景把白芍加上一倍——六两白芍三两桂枝,为什么?津液被医生误下不够用了,开始脾虚,开始疼,时间再长再治不好,大肠一化热,引起肚脐下疼,疼起来嗷嗷叫要人命,为什么?大肠化热了。老祖爷有桂枝一加汤,还有个二加汤——加大黄,大家太阴篇上看一看。所以这个图谱非常重要,要想学好六经,每家挂上一幅图,有时间就看看,把这歌子背死,你临床就不得迷糊了,一个经上有的三段有的四段,很好背,背过了你走路就可以当歌子唱,背熟了你也就理解了······这就是寒化证,这就是脾寒,不见温度脾的寒气消不掉就会永远胀下去。

第三句讲到:手足自温利不渴,这种病人摸摸手脚滚热从来不凉,有的人还感到自豪:我脚手热得很,我好舒服,——这不是好事,凉很了不是好事热很了也不是好事。手足自温利不渴,下面又跟上了:理中汤主悸加苓。理中汤就四味药,人参、炙草、白术、干姜。理中汤有陈修园的一首歌子是这么讲的:理中汤理中乡,人参甘草术黑姜,去的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中回阳。你看要把《医宗金鉴》学好了何必在条文上下那么大功夫?几句话把含义全部说出来,理法方药、药性症状全部说完了,多省事?

同道的,因为这个病有多少做胃镜的、多少冤枉死的,千万不能干啊!胃镜是害人的,不是治病的,胃上的病就这么简单,我们何必找那个罪干什么?“虽吐下多还用术”,呕吐,大便还一天拉好几次,吐也吐到位了,拉也拉到位了,肠胃也空了,就理中汤原方不动,白术也需要,附子也需要,干姜也需要,人参也需要,把他还原补满,吐也就不吐了,拉也不拉了。“渴欲得水倍术宁”,何谓“渴欲得水倍术宁”?我给大家讲一个病案,遇到这种人是不少。我当初遇到一个病人,一个老农民特别能干,生产队时分了三分自留地,种个菜园,每天收了工回到家里要浇菜,他随挑着扁担就口渴,他老婆就拿两个水瓶,一个冷的一个热的,一边浇菜渴了就兑着喝,等菜园浇完两瓶水就喝完了,连续这样喝了几年。他老婆说:孩子他爸爸呀,这样喝不照啊,咱们去看看吧,就找医生看病了。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