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要点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一种复杂的内分泌及代谢异常所致的疾病,以慢性无排卵(排卵功能紊乱或丧失)和高雄激素血症(妇女体内男性激素产生过剩)为特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不孕、多毛和/或痤疮,是最常见的女性内分泌疾病。
多囊卵巢综合征最大的特点就是卵巢中有很多个小卵泡。这些小卵泡不会长大,从而出现内分泌、生殖功能、代谢和心理特征异常,严重影响女性的月经、生育和工作学习等。
哪些人群易高发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原因目前还不是太清楚,推测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这些因素有可能相互作用,导致卵泡不能发育成熟,始终呈现多个小卵泡状态。
1.遗传因素:
遗传倾向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家族中有患者,那么患病的风险就大大增加了。
2.环境因素:
随着时代发展,城市化、工业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带来了危及人类生殖健康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有可能促使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从而影响月经、怀孕等。
3.内分泌因素: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体内某些激素水平的紊乱有关,特别是雄激素(睾酮)和胰岛素。通常情况下,卵巢会分泌少量的雄激素,但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来说,这些激素的分泌过多或紊乱,导致卵巢功能受到干扰。
4.胰岛素抵抗: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约50%的人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胰岛素是一种调节血糖水平的激素,患者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变差,导致胰岛素水平升高。胰岛素的升高可能会刺激卵巢过度产生雄激素,从而干扰卵巢功能。
5.炎症反应:
一些研究表明,慢性低度炎症可能参与了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过程。这种炎症可能影响卵巢的正常功能,导致卵泡无法发育成熟。
多囊卵巢综合征有哪些症状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症状表现各异,常见的有:
1.月经不规律:
月经周期不稳定,可能会出现月经延迟、稀发,甚或闭经,这是由于体内激素水平不平衡所致。
2.多毛症:
面部、胸部和下腹部的多余体毛增长,这是由于雄激素水平升高所致。
3.体重增加:
尤其是在腹部周围会有明显的脂肪堆积。
4.皮肤问题:
痤疮、油性皮肤等的发生率较高。
5.不孕症:
由于卵泡不会长大或者不能排卵,导致怀孕相当困难。
特别要强调的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表现形式因人而异,不同女性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症状或者症状的轻重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如何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
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进行诊断,以下是常用的诊断方法:
1.抽血检测:
医生会检测患者的激素水平,包括生殖激素、AMH和胰岛素等,根据检测结合进行综合分析。
2.超声检查:
通过超声观察卵巢和子宫情况,明确卵巢是否存在多囊样的表现。
多囊卵巢综合征影响生育吗
多囊卵巢综合征严重影响女性的生育功能。由于卵巢功能受到干扰,导致卵泡不能发育成熟,使得怀孕相当困难;或者使用药物促使卵泡发育、排卵以后,由于卵子的质量不好、黄体功能的缺陷、胰岛素抵抗等各种各样的问题,怀孕后流产的风险也会显著增高。
不过,也不要过于担心,大部分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仍然有很好的机会怀孕。通过及时地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肯定能当上幸福的妈妈。如果你是多囊卵巢综合患者且有怀孕的需求,请及时咨询妇科专家,以获取个性化、精准的治疗方案。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
1.肾虚:
中医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与肾虚关系最为密切。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房劳多产,致肾虚精血亏虚,冲任失养,使卵泡不能正常发育,最终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
2.脾胃失调:
中医注重脾胃的调和,认为脾胃功能失调会导致气血化生不足或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停聚日久,就会导致痰湿内生。这些痰湿之邪滞留在体内,会干扰卵巢的功能和卵泡的正常发育,从而引发多囊卵巢综合征。
3.瘀血阻滞:
中医认为血液循环畅通对于女性月经、生育至关重要。如果体内血液流通不畅,容易出现瘀血内停的情况。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瘀血阻滞是导致卵巢功能异常的因素之一。
4.情志不畅:
中医强调情志与身体健康的密切关系。长期的情绪波动、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会导致体内气血运行紊乱,进而对卵巢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主要是通过补肾填精、健脾化痰、活血化瘀和疏肝解郁等,以调平阴阳、改善卵巢功能、促进卵泡发育,进而帮助患者顺利怀孕,常用的方法包括内服中药、针灸和推拿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应针对不同个体、制定个性化的辨证论治整体方案。当然,也需要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和方法,以明确诊断并确保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
调经必须严格对月?
大部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月经不规律,我们称之为“月经稀发”。其主要表现为月经延迟,甚至闭经;少部分人表现为不规则出血;也有以前月经规律,但近期月经不规律。以上这类情况,患者就诊时多数会以“月经不调”来形容,而调经就成了首要目标,尤其以处于学习阶段或刚上班不久的年轻人居多。西医就是运用一些激素药物将她们的月经周期调得很正常,这看起来似乎很完美,但从实际来看意义不大,因为通过激素调节的“正常”月经,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很难恢复月经的自我调节功能。
中医认为维持正常月经来潮的最重要条件是——肾气盛,肾气盛,才能天癸至、任脉通、太冲盛,然后才能月事以时下。机体气血活动正常是来经的基本物质条件,而气血又来源于脏腑的功能活动,故肾气盛、脏腑功能活动正常是维持月经来潮的条件。若这些条件不具备,单靠激素作用于子宫、卵巢是没有基础的。每个人生理状况不同,月经情况也有所不同,非要调得月月来经,从临床上来看很困难,也无实际意义。所以我们主张调经不一定必须对月,后错一些也无妨,更不要有太大的思想负担,以免加重病情。大部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月经不规律,推后两个月或者三个月很常见,甚至出现闭经情况,少部分人则出现不规则出血。也有患者以前月经规律,但近两年月经不规律。遇到这种情况,在就诊时病人会诉说自己月经失调,而调经则成了首要任务,尤其以处于学习阶段或刚上班不久的年轻人居多。她们希望像其他人一样月月来经,而一些医生则会运用一些激素药物将她们的月经周期调得很正常,这看起来似乎很完美,但从实际来看意义不大,因为通过激素调节的“正常”月经,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待停药后大多又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治多囊不孕必须先调准月经
患多囊卵巢综合征另一影响就是不孕症,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备孕先调经,但并非要求月经就得非常准期,包括不少医生也这样认为。
据中医理论“肾主生殖”“经水出诸肾”,这种患者大多有肾虚的情况,月经不调也同样由肾虚引起。故在治疗上要以补肾为主,兼以养血活血、化痰行气等方法。待肾气渐盛、冲任调和则月经来潮并出现优势卵泡发育,而不能一味猛攻,单求通经为快,月经后错50天或两月余也很正常,只不过要通过一些手段来发现并捕捉到成熟卵泡,如用排卵试纸测晨尿,B超监测,测量基础体温及观察白带有无拉丝状等情况,择期受孕。
重视治疗,忽视其他致病因素
经常见到一些患者,服药也很按时,但效果不明显。
究其原因,大多是其他方面注意得不够。比如上夜班,或者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贪凉,服食冷饮,穿衣过度单薄,露着肚脐,致使机体受寒,气血凝滞不行。还有节食过度,运动量过大,减肥过量致机体气血亏虚,冲任失养。同时常服避孕药物或者学习、工作压力过大致精神紧张等也会造成该病发生或加重病情。
月经,通俗称之为“大姨妈”。
月经是育龄期女性重要的生理现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初潮年龄】:
月经是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的外在表现。规律月经的出现是生殖功能成熟的重要标志。月经第一次来潮称月经初潮,一般在13-14岁之间。但随着生活方法的改变,也可提早至11岁,15岁以后月经仍未来潮应及时就医。
【经血的特征】:
也称之为“经质”。月经血呈红色稍微偏暗,正常的经血是不凝固的(即不含血块),只有在大量出血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血凝块。每次月经总量为20-60毫升。
【月经周期】:
正常月经具有周期性。出血的第1天为月经周期的开始,直至下一次月经来临床的前1天这段时间称之为月经周期。标准月经周期是28天,正常的月经周期一般为(28±7)天。
【行经期】:
每次月经持续的时间称为经期。一般2-8天,平均4-6天。
【伴随症状】:
一般情况下,月经期无特殊症状,但由于经期盆腔充血及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部分妇女出现轻度下腹及腰骶部下坠不适及子宫收缩痛(俗称“痛经”),并可出现乳房胀痛、腹泻症状,个别人可出现头痛或轻度神经系统不稳定症状。月经伴随症状明显时,特别是影响生活、工作者需要及时就医。
【更年期】:
也叫“围绝经期”。是女性卵巢功能从旺盛到逐渐衰退直至完全消失的一个过程,包括绝经和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注意:男性也有更年期!)
女性更年期没有固定的年龄阶段,大多数处于49岁前后几年,提前至30几岁进入更年期的案例也不少,与多种因素相关。更年期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大多数人一般为2-5年。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的紊乱以及一系列的症状,称之为“更年期综合征”或“围绝经期综合征”。
【中医对月经的认识】:
子宫,中医称之为“胞宫”;月经,称之为“月事、月水、月信”等;“月月如期,经常不变”指的就是月经。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