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咳嗽的六经归属

秋冬换季,外感病高发,尤其是入冬以后,呼吸道感染此起彼伏,很多人咳嗽日久不愈,今年尤甚。经方临证需“先辨六经,继辨方证”,关于常见症状反应背后的病机及六经归属,对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

那么对于咳嗽的病位归属,表、里、半表半里之别,如何理解呢?

咳嗽多见表证、表里合病,“有一份恶寒,便有一份表证”,那是不是像“恶寒”一样,咳嗽也必有表证呢?

不一定,咳嗽这个表证是相对的,咳嗽有好多没有表证的,痰饮上泛,这么个道理。但是一般的咳嗽,属表证的多。我们用半夏厚朴汤,实际上是以太阴为主,但是里面有生姜,你说它有表证没?它有一点表证,表证轻,以太阴为主,也是外邪里饮,里饮比较明显。半夏厚朴汤,有时候用苏子,有时用苏叶,生姜和苏叶一起解表了。

一般的咳嗽啊,多数有表,因为咳嗽气上逆,多数有表证,但是有时候表证不明显,我们从太阴治就行了。《伤寒论》没说,《金匮要略》中讲小青龙汤,“服汤已”,那几个加减方,什么苓甘五味姜辛汤、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就是咳嗽表证没了,逐渐不用解表药了,不用麻黄了,开始用桂枝,后来桂枝也不用了,还有加杏仁,基本上没表证了。苓甘五味姜辛汤没表证了,咳嗽也有没表证的时候,体现在这个上面。

慢性的咳嗽不按表证治,是按痰饮治了。但是细究起来,虽然有时候表证不太明显,但还是有表证,里虚寒嘛,受点凉咳嗽重,有时候也带一点表证,所以有时候还得加桂枝或是加麻黄,要看具体的症状反应,表证明显就加,表证不明显,用半夏厚朴汤就行了,用生姜兼顾一点表,表不重,主要化饮化痰。

半夏厚朴汤和苓甘五味姜辛汤,这两个方证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主要是它们的适应证不同,辨方证,每一个方都有它的适应证,不一样,症状也不一样。半夏厚朴汤是什么?“妇人咽中如有炙脔”,男人也一样,嗓子有东西,“咽中如有炙脔”是什么啊?那不是慢性咽炎,有痰嘛!急性的、慢性的都有,所以它主要是这个方面。而苓甘五味姜辛汤没有喉部的症状,这就是两个方子的区别。都治太阴,治太阴的方子太多了。甘草干姜汤属太阴,也治咳嗽。

小柴胡汤七大或然症有“或咳”,四逆散的或然症也有“或咳”,那半表半里证的咳嗽,有什么辨证要点?

咳嗽一般属里或者表,多不属于半表半里,虽然半表半里也有咳,但是以半表半里证为主,出现了咳嗽。小柴胡汤也治咳,柴胡桂枝干姜汤也治咳,那是以小柴胡汤证或柴胡桂枝汤证为主,出现了咳,有主有副吧。半表半里证出现了痰饮也有咳,合并了表证也有咳,但半表半里的主证还是胸胁苦满,小柴胡汤、大柴胡汤都有的症状就是胸胁苦满。

时方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之说,经方治疗咳嗽有表、里、半表半里之别,有阴阳虚实寒热之辨。

《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之中,论及咳嗽的方证多为麻黄类方、桂枝类方、半夏类方,如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越婢加半夏汤、桂苓五味甘草汤、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等,而作为半表半里证的柴胡类方证中,小柴胡汤、四逆散也有“或咳”。那么临证之中,如何在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时,明确病位归属,继而辨六经处方证?

咳嗽临床以外邪里饮证为多见,咳当为痰饮上泛所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痰饮当从太阴论治,故咳嗽一般属里或为表里合病,是否合并表证需要认真观察和思考。

而咳嗽在半表半里证中,作为或然证,不是半表半里证主要或特征性临床表现,半表半里证出现了咳嗽,或是有病理产物痰饮内停,或是半表半里证合并了表证,为合并病的临床表现。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