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呕利”的《外台》名方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附方曰:“《外台》黄芩汤,治干呕下利。”《外台》黄芩汤与《伤寒论》之黄芩汤名同而药不同,我们一起来学习《外台》黄芩汤的辨证要点、类证鉴别。

六物黄芩汤方【组成】黄芩、人参、干姜各10克,大枣4枚,桂枝3克,半夏12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本方亦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的复制,不过以干姜易生姜,以人参易芍药,且加少量桂枝,其组合很似柴胡桂枝干姜汤治上热下寒,治干呕下利偏于寒者

【仲景论述解析】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附方(二):《外台》黄芩汤,治干呕下利。

解析:《伤寒论》的黄芩汤与《外台》黄芩汤名同而药不同,为便于区别,故把《外台》的黄芩汤称之为六物黄芩汤。

本方有治干呕下利的作用。

【临证思考】本方治干呕下利的作用,虽与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同,但本方有人参,当有心下痞硬,无芍药则腹肌当虚软而不挛急,临证时宜细辨。本方与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最大的不同,是本方用干姜,是因寒甚,故临床见症当有四逆等。又本方有黄芩,因治上热。这里的黄芩和干姜与柴胡桂枝干姜汤所黄芩干姜同,是祛半表半里寒兼清上之标热。

【类证辨析】《外台》黄芩汤证与黄连汤证及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皆有呕利证候。

本方证既不像黄连汤证那样胸有热而胃寒,也不像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那样湿热错杂而寒多热少;故本方证为胃中虚寒、肠中实热证。

【辨证要点】干呕下利而心下痞硬、四肢不温者。

【临床运用】本方证可见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脱垂、胃术后倾倒综合征、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

医案学习

一男子,患痢虽日三十余行,不自知其利,腹痛干呕,不能食,胸中烦,心下痞硬,身热微渴,口苦唇干,舌上无苔,脉微数,不能起卧,医以为极困,予六物黄芩汤而愈。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