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活检是否会导致肿瘤扩散?

穿刺活检是肿瘤病理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取体内组织或液体样本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判断肿瘤的良恶性,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然而,有些患者和家属对穿刺操作可能引起的肿瘤扩散问题存在疑虑。那么,穿刺到底会不会导致肿瘤扩散?

什么是穿刺活检?

穿刺活检是指通过使用针或其他穿刺工具,从体内某个可疑病变部位取出一小块组织或细胞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病变性质的一种医学诊断方法。常见的穿刺包括细针穿刺、粗针穿刺、立体定向活检(通过影像引导如超声、CT来精确定位病变部位)。



肿瘤是否一定要穿刺活检?

穿刺活检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通过穿刺,医生可判断这到底是肿瘤还是炎症?如果是肿瘤的话,是良性还是恶性?是什么亚型?
以肺癌为例,其病理类型有腺癌、鳞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等10余种,不同类型的肺癌,其治疗方案、预后差别很大。施行穿刺活检的主要目的,就是尽可能了解肿瘤的特性,包括病理类型、恶性程度、基因状态等等,实现对不同肿瘤的精准治疗,这对提高治疗有效率,延长生存时间都有极大帮助。

有没有其它无创手段可以代替?

现阶段而言,影像学检查(例如超声、CT、MR、PET/CT等)和血液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液体活检)都可辅助诊断肿瘤。这些技术方法虽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但也有其局限性,目前仍然无法完全替代穿刺活检。

穿刺活检与肿瘤扩散的关系

肿瘤扩散指的是癌细胞从原发部位通过血液、淋巴等途径迁移到其他器官或组织,形成新的肿瘤。穿刺是否会导致肿瘤细胞扩散,长期以来是医学界关注的一个议题。
有人担心,在穿刺过程中,针头可能会穿破肿瘤包膜,导致肿瘤细胞扩散到周围的组织或血管中。特别是在肿瘤边界不清或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时,穿刺可能会导致局部的细胞脱落。
理论上来说,任何有创性操作都有可能导致肿瘤转移的发生风险。穿刺作为一种直接侵入性检查,严格来说不排除此可能性。
但由穿刺活检引起肿瘤扩散需经两个步骤。首先在穿刺时,穿刺针破坏了肿瘤的包膜或造成组织碎屑的脱落,并通过穿刺针道或其他途径扩散到其他部位。其次脱落的肿瘤细胞需要在散落的地方生长,甚至转移到别的器官。理论上,这两个步骤需同时发生才有可能因穿刺造成肿瘤转移的发生。
实际工作中,因穿刺导致肿瘤转移的个案少之又少。以目前的文献报道来看,因穿刺而造成肿瘤扩散的案例,全都属于单独个例。亦有研究表明,穿刺活检造成肿瘤扩散转移的风险低于千分之一,属于极低概率的罕见事件,几乎可忽略不计。
为进一步降低此概率的发生,一方面,穿刺活检采用的是空心套管细针。该穿刺取材器的外面有一个保护套。当启动开关时,穿刺针会刺入肿瘤而保护套仍然位于瘤外;当取材结束后,穿刺针又缩回到保护套中。这样,在穿刺针拔出时,就避免了癌细胞外漏的发生。另一方面,穿刺过程大多采用超声或CT等影像引导,操作更为精确,可最大程度避免对肿瘤和周围组织的损伤。



穿刺的安全性和必要性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穿刺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有了很大提升。影像学引导技术(如超声、CT、MRI等)亦可帮助医生精确定位肿瘤,减少穿刺引起的不必要损伤和并发症。
穿刺活检作为癌症的早期诊断、准确分期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依据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准确的肿瘤组织样本,很多癌症的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

结论

穿刺本身并不会显著增加肿瘤扩散的风险。临床上,因穿刺活检引起的肿瘤转移发生概率少之又少。患者和家属不必过度担心,若有任何疑虑,建议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具体的操作过程和风险,做出最合适的治疗决策。
总体来说,穿刺活检的益处远大于风险,作为肿瘤诊断中非常有价值的手段,是后续科学、精准治疗的有力支撑。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