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针灸治疗神经衰弱不得眠
失眠又叫“不寐”,古代文献称为“不得眠”,是一种以经常不得入睡为特征的疾患。
临床表现不一,有难以入睡者,有睡而易醒者,有时睡时醒者,有彻夜难眠者。顽固性失眠,往往伴有头晕、头痛、健忘、怔忡。若患者因一时情绪紧张,或环境吵闹,或卧榻不适而失眠者,不属病理范围。只要解除失眠的相关因素,患者即可恢复正常。此外,若因咳嗽、发热、疼痛等疾患而引起的失眠,应重点处理原发病变。只要解除原发病变,失眠自然能痊愈。
现代医学中,所谓神经衰弱、贫血所引起的失眠,可参考本节治疗。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凡是心脾血虚、血不养心,或心肾不交、心火独亢,或肝火上扰、心神不定,或胃腑不和、浊气熏心等都可以引起失眠。
(1)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化源不足,心失所养
(2)房劳过度,肾精亏耗——心肾不交,心火独亢
(3)情志抑郁,肝气不疏——郁而化热,肝火上扰
(4)饮食不节,脾胃不和——阻遏中焦——胃不和则寐不安
【辨证要点】
主症:经常不得入睡。
(1)心脾血虚型:多兼见心悸、健忘,头昏、目眩,面色少华,精神疲倦,纳差便溏。舌质淡,脉细弱。
(2)心肾不交型:多兼见腰膝酸软,头昏耳鸣,遗精阳痿,手足心热。舌质红,脉细数。
(3)肝火上扰型:多兼见心情急躁,心烦易怒,头昏耳鸣,胁肋胀痛。苔黄腻,脉弦数。
(4)脾胃不和型:多兼见脘闷噫气,嗳腐吞酸,呕吐痰涎。舌苔厚腻,脉滑。
【治疗原则】
宁心安神。以手少阴、手厥阴和足太阴经穴为主,属虚者用补法,属实者用泻法,一般不灸。
【取穴规律】
(1)基础处方:神门、内关、公孙、三阴交。
神门为心经原穴,能养心安神;内关为通阴维脉之八脉交会穴、公孙为通冲脉之八脉交会穴,能安神、平冲、定惊;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能补脾、疏肝、益肾。
(2)加减化裁:心脾两虚者,加心的背俞穴心俞、脾的背俞穴脾俞、胃的下合穴足三里以补养心脾;心肾不交者,加肾经原穴太溪、肝经原穴太冲、心经络穴通里以滋补肝肾,交合心肾;肝火上扰者,加肝经荥穴行间、胆经荥穴侠溪、胆经合穴阳陵泉以清泻肝胆;脾胃不和者,加胃的募穴中脘、胃经合穴足三里、胃经络穴丰隆以健脾和胃,行气导滞。
【注意事项】
(1)针灸治疗失眠的效果十分肯定,但治疗时间以下午为好。
(2)注意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解除其思想顾虑。
(3)其他疾病引起的失眠,应同时治疗原发病。
(4)耳针疗法对治疗失眠有一定效果,取穴有心、脾、肝、肾、神门、皮质下、内分泌。每次取3~5个穴位,轻刺激;也可以埋耳针或者王不留行。每天刺激1次,12次为1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