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中如何认识“芤脉”?
《伤寒论》曰:“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246)
【胡希恕先生释】浮为太过,主表主热;芤为不及,主津血不足。脉浮于外而芤于内,为热亢于外而津血不足于内。浮芤相搏,即热与津虚互相影响,使热者愈热,而虚者愈虚。由于津液外越,胃中干而生热,故使阳绝于里。
【按】此论津液自虚,非因他故亡失者,故专以脉论。津虚本可致热,热盛更使津虚,二者相搏,必致胃气生热,相绝于里,大便硬自在言外也。
【注】脉浮而芤,即轻取浮大,重按觉血行滞涩而无物。芤脉乃浮大其外、空涩其内之象,故主血虚、虚劳。亦有谓芤为应指两头有、中间无者,实非。
浮为阳,芤为阴。此处的阴阳系指脉的属性。脉浮于外而于内,为阳亢于外,津血不足于内。
其阳则绝者,此处的阳字指津液,当有别于本条中前一个阳字,不可不知。本条暗示,大便硬除阳明热盛里实,消铄津液;汗出伤津,亡血失液,还有病人体质津液自虚者,须知。
浮为阳者,谓卫气强于外也;芤为阴者,谓荣气虚于内也。荣卫不和当自汗出不已,以致胃中干生热,阳(津液)绝于里,大便因硬也。
《金匮要略》曰:“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胡希恕先生释】少腹拘急,阴头寒,阳气下虚也;目眩、发落者,虚火上亢也。脉急虚其迟,为清谷、亡血、失精之候;若脉乳动微紧,在男子则为失精,在女子则为梦交。均以本方主之。
【按】失精、梦交,大都由于情欲妄动,心神失宁,因生梦幻所致。龙牡之用,不只为固精,而主要在于敛神定志,而止动悸。心动悸则脉亦应之动摇不定。少腹弦急,阴头寒,故脉应之微、紧。脉芤主亡血、失精,今与动微紧同时互见,故肯定知为失精、梦交也。
【注】脉极虚芤迟,芤为虚,迟为寒,即使久失精之脉,亦主清谷(下利清谷)、亡血之脉,也可以说这是泛论诸虚之脉。若芤脉与动微紧同见,因心神不宁或胸腹动悸,脉应之动(脉象),微主不足,紧为寒,综合观之,则肯定在男子则为失精,在女子则为梦交(梦中性交)。失精家(指经常梦遗、滑精之人),其证少腹弦急(按之紧绷不柔软,且腹肌拘急),阴头寒,这是下焦虚寒甚的表现;目眩、发落,这是因为虚证,多有气上冲,下焦虚寒则虚阳(虚热)伴冲气上亢的缘故。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均没有芤脉单象脉主病的原文,兹举以上两条兼象脉辨证的条文,以说明芤脉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