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阴阳有什么涵义

中医,是有理论的,不能说中医经验,比方给你一个病例,没有治过,就不会治了?不是吧,你只要掌握好中医的理论,就能解决好临床遇到的问题。懂了阴阳,懂了六气,懂了五行,懂了四季春夏秋冬,生长收藏,懂了这些规律以后,这些理论深深的扎根儿在你的心里,那就不是经验了,是理论。

大家千万不要把阴阳分开来看,中医看病最忌讳的就是一分为二,一分为二的看病,就完了。要合二为一,把握阴阳,合到哪儿?合到病人的身上,合到你的身上,合到天地之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是不可改变的。阴阳是相互协调统一的。

谈到阳尊阴卑,卑不是说卑贱,卑是顺从,阴顺从阳。地要顺从天,万物生长靠的天,靠的是天气,天气以生,地气以成。一个是生一个是成,成是怎么来的,从生来的,所以叫天尊地卑,阳尊阴卑。阳尊阴卑,阳为主导,这个阴,就是完全的顺从,服从,或者说是配合,配合阳,不要把阴阳看的那么对立,阴阳是相抟的。经典上叫阳生阴长,阳生多少阴长多少。阳杀阴藏,杀是肃杀,收敛,收降。然后阴藏,藏就是归藏。阳气要以收敛肃杀之气,一肃杀一收敛,那么阴就开始归藏,阴就跟着阳走。 病症也是一样,病症就含着阴阳。有阴阳就有变化,首先变出春夏秋冬,春为一,夏二,秋三,冬四,是因时之序,必须是春夏秋冬。

在临床治疗当中,必须是春夏秋冬,不能颠倒,这是乾坤定矣。所以凡十一脏者,取决于胆。取决于胆就是取决于少阳,就是春。 所以看病也是一样,治病从春开始查,查这四步。是生发出了问题,还是生长出了问题,还是收敛或者是收降出了问题,还是归藏出了问题。查完这个病的阴阳以后,还要看看问题具体出在哪里,就必须用到六经辨证。太阳寒,少阳火,阳明燥,太阴湿,少阴热,厥阴风。就是这六个方面。 所以看病就先分辨阴阳,分辨阴阳以后,看春夏秋冬,生长收藏,风寒暑湿燥火等。同时还要看五行,看病的过程中必须要看五行。

五行是什么?金木水火土,这个金木水火土是在形成这个有质的形质之前,它所表现的一种生的状态,而不是形的状态。生和形是两码事,生就是有形以前,这叫生,这样的五种运行状态,我们就把它叫做金木水火土,是这样运行的一个状态。 木,就是一种春的状态,春天生发的状态。火就是夏,就是南方,是木生发到极点而成的状态,这个状态就叫做生长。火是苦味,生长到极点,就要往下降,降到秋,或降到燥,这个状态就是金。金,收敛又成了水。那么中央这个叫戊己土,中央湿土、燥土。土主运化。所以,当我们看病的时候,知道分辨了阴阳,之后看它的春夏秋冬,我说的春夏秋冬是个代词,不是我们大自然的这个春夏秋冬,一定要跟着思路来,完了以后你就可以看五行,五行就会告诉你具体在哪一方面出了问题。

然后具体到治疗配合着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看看这个,再结合这个,基本上你就确定了这个患病的性质、部位,到这里基本上这个病你就清楚了,所以在察色按脉的时候,你的大脑思维在飞速的运转,这些东西就会出来,阴阳,春夏秋冬四季,然后五行,然后再这个六气,把这些综合起来。那么这样的话,你在临床上每遇到一个病人,你就会这样留意,然后确定该用什么方法去治疗。治疗最后落实到《伤寒论》里的六经,六经辨证。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