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肝硬化腹水”经验

肝硬化腹水为肝硬化晚期病变,就其治疗来说,古代医家意见也颇不一致,邢老在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经多年的临床摸索,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详辨虚实

肝硬化腹水为本虚标实之病,临床表现也常错综复杂,一般治法系采用疏肝化瘀,渗利水湿。

倘若高度腹水,腹胀殊甚,而体质尚好,脉象坚实者,则可用攻逐之法可泻水。

正如《丹溪心法·臌胀》所说:“有脉实坚,人壮实者,或可攻之,便可收拾。”

然若非气壮邪实之患者,逐水之法也不可轻投!《景岳全书·肿胀》曾谆谆告诚后人,“虚实之治,尤如水炭,若误用之,必致害也。”至于虚实之鉴别,一般可从病因、病程、症状三方面做初步判定(见下表)。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明辨虚实以后,再进一步确定药量的大小,补泻的进退,或寓攻于补,或寓补于攻,或攻补兼施,灵活化裁,方不致鲁莽偾事。

二、精究方药

腹水为肝硬化晚期的主要症状,也是本病治疗中最困难阶段,如腹水不消,就不能进行肝功能改善的治疗。所以,消除腹水为第一要义。古人逐水之方剂甚多。邢老曾对以下六首做过观察和研究:

1、十枣汤《伤寒论》:大戟、甘遂、芫花、大枣。

其中之大戟、芫花、甘遂各9克,采用汤剂,一般服药后1小时~1时30分钟,则腹中隐隐作痛、小便量增多,大便1~2次,泻水量可达500毫升。

2、走马汤《外台秘要》:巴豆、杏仁。

其中之巴豆系用巴豆霜1.5~2.4克,采用汤剂,一般服药后30分钟~1时30分钟,则恶心腹痛,小便不增多,大便2~6次,泻水量可达1,500毫升。

3、禹功散《儒门事亲》:黑牵牛子、炒茴香(或加木香)。

采用丸剂,每次9克,一般服药后40分钟~1时30分钟,则腹部隐隐作痛,小便不增多,大便1~3次,泻水量可达800毫升。

4、浚川丸《证治准绳》:大戟、芜花、沉香、松香、南木香、槟榔、蓬莪术、大腹皮、桑白皮、黑白牵牛、巴豆。

采用丸剂,每次9克,一般服药后40分钟~1时30分钟,则恶心腹痛,小便量增多,大便2~4次,泻水量可达1,000毫升。

5、臌胀丸(秘方):生甘遂180克,黄芩30克,砂仁30克,广木香30克。

采用丸剂,每次7.2~9克,一般服药后20分钟~1小时,则恶心呕吐,腹部剧痛,小便量不多,大便6~14次,泻水量可达5,000毫升。

6、消水丸(秘方):醋制甘遂15克,木香6克,砂仁6克,黄芩6克

采用丸剂,每次7.5~10.5克,一般服药后20分钟~1小时,则恶心腹痛,小便量不多,大便6~10次,泻水量可达4,000毫升。

在以上六方中,邢老尤其推崇后三方,并根据自己多年的体验,在浚川丸原有药物的基础上加以化裁,拟名为加减浚川汤,其中之药物有:甘遂、红芽大戟、芫花、大腹皮、黑白丑、生薏仁、茯苓、厚朴、木香。方内甘遂、芫花、大戟皆用醋炒。若体虚脉弱者,可酌加生箭芪、白术之类以辅之,直至腹水消尽为止。

臌胀丸:多用于体质壮实,脉象弦实或弦滑有力,而无剧烈呕吐之患者。

消水丸:多用于体质一般,脉弦或弦滑之患者。

以上二方对有慢性胃肠疾患及吐血、便血病史的患者均不宜应用。

加减浚川汤:多用于体质较弱,胃肠功能欠佳,脉象弦数或弦虚软之患者。若服后无效,患者体质尚可,也可酌情加入巴豆霜0.09~0.3克,以增强泻水之力。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对几味逐水药,邢老也做过观察和研究:

  • 生甘遂

煎剂用9克,服药后1~8小时,则腹中隐隐作痛,小便量增加1~3倍,大便0~2次,泻水量可达800毫升。粉剂送服用3克,服药后20分钟~1小时,则腹中剧痛,呕吐,小便量增加0~1倍,大便4~12次,泻水量可达4,000毫升。

  • 醋甘遂

煎剂用9克,服药后2~4小时,则腹中隐隐作痛,小便量增加1~3倍,大便0~2次,泻水量可达500毫升。粉剂送服用3克,服药后20~30分钟,则恶心腹痛,小便量增0~1倍,大便4~8次,泻水量可达2,000毫升。

  • 巴豆霜

煎剂用0.15~0.24克,服药后40分钟~2小时,则腹中隐隐作痛,小便量不增多,大便0~3次,泻水量可达1,500毫升。粉剂送服用0.3~0.6克,服药后30分钟~1小时,腹痛恶心,小便量不增多,大便6~12次,泻水量可达3,000毫升。

  • 大戟

煎剂用9克,服药后1~4小时,无反应,但小便量增加0~2倍,大便0~1次,泻水量可达500毫升。

  • 芫花

煎剂用9克,服药后1~4小时,反应及大小便情况同大戟。

  • 二丑

煎剂用9克,服药后1~4小时,无反应,小便量不增多,大便1~2次,泻水量可达800毫升。

以上五味峻下逐水药,多具有毒性,其中以甘遂、巴豆霜尤为猛烈。邢老在临床多使用醋制甘遂粉,每次0.15~0.24克,于晨起空腹时冲服一次。巴豆霜0.09~0.3克,也在早晨空腹时冲服一次,且间隔5~7日再酌情给药。

在服逐水药后,由于从大便排出多量的水分,而小便当日反少,至2~3日后小便量则逐渐增多,既不似放腹水会失掉大量蛋白,又不似用西药后腹水继续增加。所以,一般肝硬化腹水的病人,如无慢性胃肠疾患及肝昏迷的危险症状,用泻水药是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的。

邢老曾治疗肝硬化腹水40余例(其中有统计数的19例,腹水全消的16例,进步的一例,无效一例,死亡一例),一般多在1~3个月内将腹水排尽,再经调理使肝功能恢复或接近正常,有的患者经治愈后15年,一直坚持工作,未曾复发。19例中用臌胀丸的7例,用消水丸的6例,用加减浚川汤的6例(有2例曾配合西药撒利汞,有2例加入巴豆霜)。

三、重视脉象

邢老曾对19例患者之脉象做过分析,其中脉见弦及弦滑的共14例,采用逐水法后都在27~40天将腹水消退。脉见弦细、弦数、细数、沉细的5例,虽有3例亦将腹水消退,但经过70~125天的时间,采用了多种方法,其中尚有一例因出血而死亡。

根据脉象划分:弦及弦滑脉多属实脉;弦细、弦数、细数、沉细脉多属虚脉。

《脉经》指出:“水病腹大如臌,实者生,虚者死。”“水病脉大者可治,微细者不可治。”可见古人经典文献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确是经验之谈。

四、注意禁忌症

1、运用逐水法治疗本病,除了详辨虚实,确定适应证外,还要时时考虑到患者的食欲和精神状况。如患者食欲不振,精神疲惫,急需用补药以扶之,迨精神恢复,胃纳健旺,再予逐水消胀,绝不可机械地、一时地不顾身体之强弱,胃纳之好坏,而轻率投药。

2、对于病程迁延,身体虚弱,并伴有胃肠疾患及食道静脉曲张之患者;或阴虚症状表现明显(如脉见细数、舌红无苔等);或有肝昏迷征兆及发热的病人,逐水法均当禁用。

因逐水药对胃肠多有刺激,否则服后常发生剧烈的呕吐,以致药物不能在体内停留,达不到逐水之目的。对有呕血便血史的患者,在用逐水药时也应倍加注意,因为肝硬化的晚期,由于维生素K的缺乏、血小板的降低以及与食道静脉曲张的关系,随时都有出血的可能。

鉴于以上情况,可以先酌情选用西药利尿,间或辅以中药,或待腹水消退之后,再用中药疏肝健脾,利水消胀,以恢复肝脏之功能,防止腹水的继续增生。对用西药利尿,邢老主张一般不能过长地连续使用,每周服1~2次即止,这样可使机体调节功能和肾脏有休复缓冲的机会,避免发生不良的后果。

五、调理巩固

1、补益气阴

在腹水消退之后,一般患者常表现身倦失眠,纳呆腹胀,右肋胀痛不适,舌质红、苔黄腻,脉弦细数,或弦虚数。这是肝肾阴虚,肝有郁热之象。此时可采用育阴复肝汤(自拟方)加减:炒白术、生山药、生栀子、板蓝根、何首乌、京三棱、紫丹参、乳香、木香、郁金、桑寄生。

见肝区痛重者,可加五灵脂、明没药;失眠重者,可加胆南星、钩藤、琥珀粉;麝浊高者,可加振肝散(人参、冰片、麝香);转氨酶高者,可加冰黛散(冰片、青黛);胆红质高者,可加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

若患者除上述诸证俱存外,其脉象明显表现为沉弦无力,或弦细无力,舌质淡、苔滑者,可改用补气复肝汤(自拟方)加减:黄芪、炒白术、生山药、京三棱、桃仁、姜黄、丹参、鳖甲、郁金、青皮、广木香、大腹皮、黑白丑、栀子、人参粉、血竭、冰片。后二味研细与人参粉同冲。

2、补中有通(活血)

当腹水消退后,应抓紧恢复其肝功能,这期间活血化瘀一法势不可少,因其对条畅肝气,促进血循,防止硬变,都有着相当的作用。

在具体药物的运用上,宜交替使用为好,如三棱和莪术、乳香和没药,每次可选其一,待服三、五剂后再作更换。因机体对各种药物都可产生抗药性,故同一方剂初服效果明显,续服数剂后往往逊色,如将原方的药物略作变更,其疗效常可明显地提高。

3、饮食起居

鉴于本病的缠绵难愈,故治疗应侧重于宣泻其胀满,增进其食欲,以恢复精神和体力。

在饮食起居方面:第一忌盐;第二严格控制饮水量;第三平时可用赤小豆煮汤代茶(古代医籍认为赤小豆有“下水肿”、“利小便”的作用)。也可用鲤鱼作羹(《千金》和《本草》都提及鲤鱼能“治水肿”、“利尿”。《张氏医通·水肿》更有“用鲤鱼重斤许者,和冬瓜、葱白煮汁食之”的记载);第四戒房室及忧劳醉饱。邢老常叮嘱病人要“素食淡薄,寒暖适体,情绪稳定,劳逸有节。”言虽寥寥,意却详实。

附:病例摘要

  • 例一

董××,女,32岁。于产后一个月内因生气感觉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身倦乏力,不欲起床,逐渐发生腹胀,小便减少,下肢浮肿。

检查:体温37.2℃,皮肤有轻度黄疸,腹膨隆,有明显移动性浊音及水波感,腹围98厘米,触不及肝脾,右胸下部叩诊呈实音,呼吸音消失,透视见右胸下部有胸腔积液。体重132斤。肝功:麝浊20.6单位,总蛋白6.3克%,白蛋白1.65克%,球蛋白4.65克%,胆红质1.6毫克%,凡登白试验:直接(+),间接(+),舌质红、苔润,脉弦滑。

诊断:肝硬化腹水(臌胀)。

鉴于患者腹胀难忍,脉象弦滑,尽管产后体质较弱,为治标之急,而用泻水消胀之剂,予消水丸8.4克,服药后大便水泻1,500毫升,小便亦逐渐增多,腹胀渐消,腹围减至80厘米,体重减至96斤,其胸腔积液明显减少,食欲大增,体力渐复,因胸腔积液未尽,遂予加减浚川汤,复加葶苈子6克,连服20余剂,诸症消失。

  • 例二

杨××,男,42岁。患者二年前开始腹胀,经天津某医院检查诊断为肝硬化腹水。曾用中西药治疗,腹胀时轻时重,腹水也时增时减,迄未痊愈。自二年前发现阴囊肿胀,但不痛,平时嗜酒,每日必饮白酒4~5两。现胃脘及两胁胀满,食后满闷尤甚,而收入院治疗。

检查:鼻部有痴蛛痣,皮肤未见黄疸,腹膨隆,有移动性浊音及水波感,脾大三横指,食道钡餐造影可见静脉曲张。肝功:麝浊11.2单位,总蛋白6.3克%,白蛋白3.12克%,球蛋白3.18克%。舌质红、苔中心黄腻,脉弦滑。

诊断:肝硬化腹水(臌胀)。

此例采用加减浚川汤泻水以祛满,每隔5~6日给药一剂,共服三剂(中间曾配以补气消胀,化瘀除满之剂),每剂服后曾排便7~8次,每次泻水量约计2,000毫升左右,同时小便量也逐渐增多,服加减浚川汤三次后,腹胀大减,饮食如常,叩诊时移动性浊音亦不显著,食欲恢复,体力倍增,胃脘胀满及两胁膨闷等症已消失,精神好转,复予疏肝化瘀补气之剂,以恢复肝功能。

共住院32天。出院时肝功能复检;麝浊6.8单位,总蛋白6.3克%,白蛋白4.0克%,球蛋白2.3克%。

学习笔记

  1. 肝硬化腹水属于本虚标实病症,治疗需先辨明虚实:体壮脉实者可攻逐泻水,体虚者需慎用猛药,避免加重病情。
  2. 消除腹水是治疗关键,邢老推荐三类逐水方剂:体壮者用”臌胀丸”,普通体质用”消水丸”,体弱者用改良的”加减浚川汤”,根据体质灵活调整。
  3. 泻水猛药以甘遂、巴豆霜效果最强,但毒性大,必须醋制减毒,空腹小剂量使用(甘遂粉0.15-0.24克,巴豆霜0.09-0.3克),间隔5-7天再用。
  4. 脉象是重要判断标准:弦滑实脉预后好,40天内可消腹水;细数虚脉恢复慢需70天以上,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5. 三类患者禁用泻水法:胃肠疾病/吐血史者、舌红无苔的阴虚体质、肝昏迷前兆或发热患者,否则易引发呕吐出血。
  6. 腹水消退后需双管齐下:用”育阴复肝汤”滋养肝肾,配合活血药(三棱、乳香等)改善肝功能,防止肝硬变。
  7. 饮食管理四要素:严格忌盐、控制饮水量、常喝赤小豆水/鲤鱼汤利尿、禁酒并保持情绪稳定。
  8. 逐水后会经历”先便后尿”过程:首日大量腹泻排水,2-3天后小便自然增多,比西医抽腹水更安全。
  9. 治疗案例显示:正确使用逐水法,80%患者1-3个月腹水全消,配合调理15年未复发,部分配合西药效果更佳。
  10. 综合治疗理念:急则攻邪消水,缓则补虚养肝,全程需动态调整攻补比例,配合饮食作息管理才能根治。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