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的子母补泻是什么意思?怎么运用?
在针灸补泻中,子母补泻是一种常见的手法。虚则补其母,实者泻其子,这是针灸学中的一句重要口诀。在针灸实践中,我们注重穴位补泻,而非单纯的手法。
以肺经为例,肺五行属金,而太渊穴五行属土。在五行相生的关系中,土生金,因此太渊穴被视为肺经的母穴。当肺气虚、肺气不足时,针刺太渊穴能获得很好的效果,可以补充肺气,增强肺的功能。
反之,如果肺有实症、肺气壅塞,我们可以采用其子穴——尺泽穴。尺泽穴五行属水,金生水,因此在治疗实症时效果很好。通过针刺尺泽穴,可以清理肺热,使肺气得以肃降,阴液得以润肠,从而缓解便秘症状。
曾有一位上海的老年患者,患有长期便秘,服用了许多通便的食物和药物却仍然困难。他还有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我们从脏腑病机的角度出发,采用清肺养阴的方法治疗。选取的穴位是尺泽和鱼际。每天针刺一次,连续两次后大便就通了,三次后大便正常。
为什么这样选取穴位呢?首先,便秘的病机主要在于肺、脾、肾。而在这个案例中,我们运用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原理。通过泻肺经的尺泽穴和鱼际穴来达到治疗效果。尺泽是肺经的子穴,实则泻其子,因此针对他的实症,我们选取了尺泽穴。同时,鱼际穴有清热的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热气。因为尺泽穴属水,是肺经的合穴、水穴,泻这个穴位之后,使得肺经的内热得以清除,使肺气得以肃降,阴液得以润肠,以达到通腑的作用。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针灸学中“实则泻其子”的理论应用,同时也体现了中医脏腑病机的复杂性和针灸治疗的独特魅力。